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冬官 考工记

《周礼》原书缺《冬官》,汉人揣摩全书体例意旨而以《考工记》补之,凑足六篇之数,仍以《冬官》为其篇名。实际上,据原书创作者在《天官·大宰》中对六官各自所执掌功能的总体构想,冬官系统当为“事官”,掌“事典”,其职能即《天官·小宰》所指的“事职”,包括了“富邦国”“养万民”“生百物”等丰富的工农业生产技术与服务保障内涵,其内容当不限于《考工记》所列出的具体工种。据清人江永在《周礼疑义举要》一书中考证:根据《周礼》原作者在《天官·大宰》等处的总述,冬官之长曰大司空,其副职曰小司空,其属职见于全书其他各处者,计有匠师、梓师、豕人、啬夫、司里、水师、玉人、雕人、漆氏、陶正、圬人、舟牧、轮人、车人、刍人等十五职,然而这些职务仅玉人、轮人、车人三者出现在《考工记》中,其余十二职虽然明显符合原书拟定的“冬官”功能范畴,在其他地方亦有提及,却并未出现于《考工记》。据后世学者考证,《考工记》是战国后期学者编纂的一部独立著作,简要总结了战国时期一些常见部门的生产技术,该书立足现实,并无意于完整实现“富邦国”“养万民”“生百物”的《周礼》式宏大目标。既然该书自成体系且自汉代以来传承不绝,则我们也不必专门再去深究它和或许存在(也许是本来就未写出)的《周礼·冬官司空》的差别,而不妨对其结构和内容特色另行分析。《考工记》全篇“总叙”第一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之后,即有专门一小节总论百工分工,我们也可据此概述:“凡攻木之工七”,一曰轮人,制作车轮与车盖;二曰舆人,制作车厢;三曰弓人,制作弓;四曰庐人,制作戈、戟、殳、矛等长兵器的木柄;五曰匠人,负责营建宫室、城郭、门墙、修建道路及开挖沟渠等;六曰车人,制作耒等农具和大车等;七曰梓人,制作悬挂钟磬的筍虡,以及饮器与射侯。“攻金之工六”,一曰筑氏,刊削简札的“削”;二曰治氏,制作田猎用的杀矢,以及戈和戟的金属部分;三曰凫氏,制作钟;四曰栗氏,制作豆、区、鬴等量器,五曰段氏,原书阙文;六曰桃氏,制作剑。“攻皮之工五”,一曰函人,制甲衣;二曰鲍人,鞣制皮革;三曰 [缺字] 人,制皮鼓;四曰裘氏,五曰韦氏,原文俱缺。“设色之工五”,一曰画,二曰缋,记文中总称为“画缋之事”;三曰钟师,掌染羽毛,四曰筐人,原文缺;五曰 [缺字] 氏,掌湅丝、帛。“刮摩之工五”,一曰玉人,制作圭、璧、琮、璋等玉器,二曰楖人,三曰雕人,原文俱缺;四曰磬氏,制作磬,五曰矢人,制作矢。“搏埴之工二”,一曰陶人,制作甗、盆、甑、鬲、庾等陶器;二曰瓬人,制作簋、豆。以上六大类,总计三十个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