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秏,不秏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

【原文】

1.栗氏为量〔1〕,改煎金锡则不秏〔2〕,不秏然后权之〔3〕,权之然后准之〔4〕,准之然后量之〔5〕。

【注释】

〔1〕栗氏:负责铸造升、豆、区、釜等量器的工匠。

〔2〕改煎金锡则不秏(hào):改煎,反复冶炼。改,更也,此谓更番、反复。煎,此谓冶炼。不秏,谓杂质除净后原料不再减耗。秏,耗的本字。

〔3〕权之:用天平称重量。权,称量。郑《注》曰:“谓称分之也。”按,金锡需按一定比例搭配,故需称量之,即此所谓权之。

〔4〕准之:校算,测量。郑《注》曰:“准,击平正之。又当齐大小。”江永曰:“‘准’字古文作‘水’。或是先以方器贮水令满,定其重,乃入金若锡于水,水溢,取出金锡,再权(称)其水,视其所灭之斤两与分寸,可得金锡大小之比例。后人算金银之法如此,疑古人亦用此法。”戴震曰:“以合度之方器承水,置金其中,则金之方积可计,而其体之轻重大小可合而齐,此准之法也。”闻人军以为:“‘准之’并非单一的工艺操作,它包括从称重以后到浇铸之前的一段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浇铸前须用水平法校正铸范,也要测体积、求密度。”

〔5〕量之:闻人军以为:“‘量之’并非单一的工艺操作,它包括从‘准之’以后到成品鬴之前的一段工序,其中包括浇铸工艺,但最重要的是检验校测容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翻译】

栗氏铸造量器,铸造前先要反复冶炼铜锡使之精纯而不再有杂质可损耗为止,不再有杂质可损耗然后称量铸造量器所需铜锡的重量,称量后浸入水中测知体积大小,体积确定后再将铜锡熔汁注入模具中铸造量器。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