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量之以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臋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概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

【原文】

2.量之以为鬴〔1〕,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2〕,其实一鬴。其臋一寸,其实一豆〔3〕。其耳三寸〔4〕,其实一升。重一钧〔5〕,其声中黄钟之宫〔6〕。概而不税〔7〕。其铭曰:“时文思索〔8〕,允臻其极〔9〕。嘉量既成〔10〕,以观四国〔11〕。永启厥后,兹器维则。”

【注释】

〔1〕鬴(fǔ):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鬴。郑《注》曰:“以其容为之名也:四升曰豆,四豆曰区,四区曰鬴。鬴,六斗四升也。”

〔2〕内方尺而圜其外:容纳一立方尺,外表为圆形。内,古“纳”字,容纳。郑《注》曰:“方尺,积千寸。……圜其外者,为之唇。”孙诒让曰:“鬴为圆形,口大而底小。”

〔3〕“其臋一寸”二句:臋,同“臀”,指鬴的底部,为四方框足,高一寸。实,容量。豆,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瓯),四区为一鬴,十鬴为一钟。按,鬴为圈底,将鬴倒置,其底框足内容积为一豆(四升)。

〔4〕其耳三寸:耳,鬴口两侧的把手,中空,一耳容积一升。郑《注》曰:“耳在旁,可举也。”三寸,指耳深三寸。

〔5〕一钧: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郑《注》曰:“三十斤。”

〔6〕其声中黄钟之宫:黄钟之宫,黄钟为十二律之首,宫为五声之首,用黄钟律来定宫声的音高曰黄钟宫。黄钟,郑《注》曰:“应律之首。”按,1957年在河南信阳出土了十三口春秋末期编钟,其第四口编钟的频率为726.88赫兹,很可能这就是当时黄钟之宫的音频高度(缪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2版,第100、111页)。考古资料与《考工记》经文表明,至迟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已存在精确的音高标准的概念,并将之运用于音乐与律度量衡制度之中去。

〔7〕概而不税:意谓刮平鬴口,勿使有高出鬴口水平的情况。概,量黍粟等粮食时用以刮平量器口沿的木条。税,戴震以为,通“脱”,脱落。一说,郑司农等注为税收。按,戴氏强调此标准的准确性。姑从其说。

〔8〕时文思索:此句及下五句是韵语,韵脚“极”、国”、则”,属上古音职部。时,是也,此也。郑《注》曰:“时,是也。……言是文德之君,求思可以为民立法者,而作此量。”

〔9〕允臻:允,信用。臻,达到,极,最高境界。郑《注》曰:“允,信也。臻,罕也。”

〔10〕嘉量:古代标准量器。嘉量包括律、度量、衡等四种标准。按,本节对嘉量的描述,是现存关于战国中期以前嘉量形制的唯一记载。

〔11〕观:出示。

【翻译】

所铸造的量器为鬴,深一尺,可容纳一立方尺而口缘呈圆形,它的容积即为一鬴。鬴的底部框足深一寸,底部的容积为一豆。鬴两侧的耳深三寸,耳的容积为一升。鬴的重量是一钧。敲击鬴所发出的声音与黄钟律的宫声相符。用概推平鬴中所盛的米粟而不让粮食脱落。鬴上刻写的铭文说:“这位有文德的君王思求为民众确立度量的法则而铸造了这鬴,用以达到最高的信用。优良的标准量器已经铸造成功,用以颁示四方各国供人们使用。永远传给你们的子孙后代,把这量器作为遵守的准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