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凡铸金之状〔1〕,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注释】
〔1〕凡铸金之状:按,此节针对所有攻金之工,探讨如何掌握冶铸火候。文中提及各种颜色的“气”,是加热时由于蒸发、分解、化合等作用而生成的火焰和烟气。开始加热时,附着于矿物的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黑浊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氧化物、硫化铜及某些金属会发出各种颜色的火焰、烟气。青铜合金熔炼时的焰色,主要取决于铜的黄色、绿色谱线,锡的黄色、蓝色谱线,铅的紫色谱线及黑体辐射的橙红色背景。各种原子焰色混合的结果是,随着炉温的升高,炉火逐渐由黄色向绿色过渡,铜的绿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当炉温达到1200℃以上,铜的青焰将占绝对优势,看起来全是青色,则“炉火纯青”的火候已到,标志着精炼成功,可以浇筑器具了。这种原始的火焰观察法,是近代光测高温术的滥觞。至今其仍是准确判断冶铸火候的有效辅助手段。
【翻译】
凡是观察冶铸金属的状态,被冶炼的铜和锡因为杂质而产生的黑浊的气体销尽后,接着会产生黄白色的气体;黄白色的气体销尽后,接着会产生青白色的气体;青白色的气体销尽后,接着会产生青色的气体,青色的气体销尽了,标志着精炼成功,然后就可以铸造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