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原文】

9.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1〕。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2〕;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3〕。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4〕。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5〕,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6〕,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7〕。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8〕,加轸与轐焉四尺也〔9〕。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10〕。

【注释】

〔1〕欲其朴属而微至:其,承上文,指代车轮。朴属(pǔshǔ),零件结合紧密牢固的样子。郑《注》曰:“犹附着坚固貌。”按,附着,指车轮各部件的结合。微至,郑《注》曰:“谓轮至地者少,言其圆甚,着地者微耳。”据此说,谓车轮正圆,与地接触面小。按,接触面小,相当于几何学中的圆与直线相切,这样滚动摩擦阻力较小,则车轮运转轻快。

〔2〕完久:坚固而耐久。完,坚固。

〔3〕戚速:即疾速。戚,通“促”,快。郑《注》曰:“齐人有名疾为戚者。”

〔4〕“轮已庳”二句:已,太,过分。庳(bēi),低,矮。终古,常常。古,齐地方言,常也。郑《注》:“齐人之言终古犹言常也。”登阤(zhì),爬坡。阤,斜坡,山坡。王宗涑曰:“轮庳则压马重,常若登阤然。”按,据理论力学中的滚动摩阻理论,同等条件下,滚动比滑动省力。在平地滚动时,轮径愈小愈费力;同属上坡时,轮径愈小愈费力。轮径相同时,上坡比平地拉车费力;在平地上拉轮径较小的车子,相当于拉轮径较大的车子上坡。此即“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

〔5〕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此谓兵车车轮直径为六尺六寸,合今130.02厘米(据齐尺,全篇同)。兵车,战车,据郑《注》,具体指革路。按,河南省辉县琉璃阁出土战国墓16号战车车轮直径实测为130厘米,与《考工记》此处相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辉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48页)。

〔6〕田车:田猎的车子,即木路。

〔7〕乘车:乘用之车,具体指玉路、金路、象路(参见《春官·巾车》第2节)。

〔8〕轵(zhǐ):车轴长出于毂外的部分。据李惇说,车上有三物而同名为轵,此指“车轴之末出毂外者”。按,毂在车轮的中央,其中空,周围安车辐,中空处穿车轴。车上另外两种称“轵”的部位,分别指:车毂外端贯穿车轴的小孔,轵崇,即指车轮中心线高度;车箱左右横直交结的栏木。

〔9〕加轸与轐(bú)焉四尺:轐,亦称伏兔(因状如伏兔)、輹,即垫在车箱和车轴之间的两块木块。按,据郑《注》,车的轸木与轐共厚七寸,加上轵高三尺三寸,就是四尺,亦即第8节所谓“车轸四尺”。商代车上未发现伏兔,西周则已出现。伏兔朝下一面各开有一弧形缺口,用以辖制车轴,使得轸、轴结合更为稳固,并且还有保护轴、轸木以及减震的作用(汪少华《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辩》,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76页)。

〔10〕“人长八尺”二句:节,节度,标准尺度。按,据孙诒让说,八尺是中等身材人的身高,而车轸的高度则根据人身高的一半来设计,以便于人上下车。这一设计表明,春秋时期中国工艺设计中已经“以人为车”,并规定了具体尺寸,可谓“人机工程学”思想的雏形。

【翻译】

凡是观察车子好坏与否的要领,必须从车子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因此观察车子的好坏要从车轮开始。凡是观察车子的要领,车轮要结构缜密坚固而与地面的接触面最小。结构不缜密坚固,车子就不能坚固耐用;与地面的接触面不是最小,车子就不能快速行进。车轮如果太高,人就不便于登车;车轮太低,马就常常像爬坡一样非常费力。因此兵车车轮的直径是六尺六寸,田车车轮的直径是六尺三寸,乘车车轮的直径是六尺六寸。直径六尺六寸的车轮,轵的高度三尺三寸,再加上轸木与车轐的高度,一共就是四尺。人高八尺,以此作为方便人上下的轸高的节度。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