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原文】

2.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1〕,以辨民器〔2〕;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3〕;或饬力以长地财〔4〕;或治丝麻以成之〔5〕。坐而论道,谓之王公〔6〕;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7〕;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8〕。

【注释】

〔1〕审曲、面埶(shì),以饬五材:审曲,此指审视材料的外部特征(如曲直等)。审,审察,考察,评估。面埶,此指考察材料的内在特征。按,后世称为审方面势。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十八:“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算家为之軎(wèi)术。”(沈括《元刊梦溪笔谈》,文物出版社,1975年)軎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门应用算术,主要用于考察、选择、规划用材,测量地势高低、距离远近等。《考工记》此节或可看作軎术的雏形。面,动词,犹审,审察,考察。一说,名词,郑司农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曲,谓曲直。埶,同“势”,谓形势。此谓因材之宜以制器。林希逸曰:“审曲者,审其文理曲直也。面埶者,视其方圆。”饬,整治,加工。五材,五种材料。郑《注》曰:“金、木、皮、玉、土。”

〔2〕辨:同“办”,备办。郑《注》曰:“犹具也。”

〔3〕资:郑《注》曰:“取也,操也。”

〔4〕饬力以长地财:饬力,致力,勤力,努力。饬,通“敕”。《尔雅·释诂》:“敕,……劳也。”贾《疏》曰:“勤也。”地财,谓五谷。

〔5〕丝麻:丝,蚕丝,纺织原料,具有柔韧、弹性、纤细、滑泽、耐酸等特性。按,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对蚕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六千多年前。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夏代至战国,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分布地区很广。春秋时期,齐国临淄附近已有茂密的桑林。战国时期,齐鲁逐渐发展为重要的蚕桑丝绸产地,齐地的丝织业能够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称“冠带衣履天下”(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页。下文有从科学技术史角度进行理论分析而参考该书者,不再出注)。麻,古代专指大麻,也泛指亚麻、苎麻、苘(qǐnɡ)麻等麻纤维。按,大麻,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苎麻,一种高大的荨(qián)麻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有深绿色的厚宽叶子。亚麻,细长直立的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线形叶和蓝花。苘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大麻、苎麻和葛(一种豆科藤本植物)等的茎皮纤维是当时主要的植物纤维原料。

〔6〕王公:郑《注》曰:“天子、诸侯。”

〔7〕商旅:郑《注》曰:“贩卖之客也。”

〔8〕妇功:女功,又称女红(ɡōnɡ),指纺织、缝纫等工作。

【翻译】

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探讨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贯彻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考察原材料的曲直、方圆等外部、内部特征,以整治加工五材,而备办民众所需的各种器物;有的人采办蓄积四方珍异的物品并加以流通;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以生产粮食等财富;有的人缫丝绩麻而制成布帛衣物。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贯彻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审视考察原材料的曲直、方圆,整治加工五材,而备办民众所需器物的,是百工;采办蓄积四方珍异的物品并加以流通的,是商旅;勤力耕耘土地而以生产粮食等财富的,是农夫;缫丝绩麻而生产布帛衣物的,是妇功。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