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1〕。
【注释】
〔1〕“鼓大而短”四句:疾,急速。短闻,短促,传播不远。舒,舒缓。远闻,声音传播远。按,鼓的发声机制是:鼓的两端是周边固定的圆形薄膜,中间是柱形空气共振腔。一段皮面受击打后,经过空气柱的耦合,两端皮面交替振动,不断发声。空气柱愈长,耦合愈松;空气柱愈短,耦合愈紧。大而短的鼓,空气柱较短,耦合较紧,阻尼大,损耗多,故鼓面振动的衰减较快;鼓愈短,鼓内声波每秒往复反射次数愈多,声频愈高而急促,声波的频率愈高,在空气中传播时愈易被吸收,衰减也较快。因此,一定范围内会则出现“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现象。反之,会出现“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现象。(闻人军《<考工记>中声学知识的数理诠释》,《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第4期)
【翻译】
如果鼓面宽大而鼓身短小,发出的声音就高昂而急促,传播不远;如果鼓面小而鼓身狭长,发出的声音就低沉而舒缓,传播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