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藃。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摰。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椁其漆内而中诎之,以为之毂长,以其长为之围。以其围之阞捎其薮。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容毂必直,陈篆必正,施胶必厚,施筋必数,帱必负干。既摩,革色青白,谓之毂之善。

【原文】

3.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1〕。阳也者稹理而坚〔2〕,阴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藃〔3〕。毂小而长则柞〔4〕,大而短则摰〔5〕。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6〕。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7〕。椁其漆内而中诎之,以为之毂长〔8〕,以其长为之围〔9〕。以其围之阞捎其薮〔10〕。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11〕。容毂必直〔12〕,陈篆必正〔13〕,施胶必厚〔14〕,施筋必数〔15〕,帱必负干〔16〕。既摩,革色青白〔17〕,谓之毂之善〔18〕。

【注释】

〔1〕“凡斩毂之道”二句:矩,郑《注》曰:“谓刻识之也。”阴阳,树木向阳面为阳,北面不向阳为阴。

〔2〕稹理:文理致密。稹,通“缜”,细密,致密。

〔3〕藃(hào):缩耗,缩小,因变形而不平。据郑《注》,谓毂木缩耗而变细小,则裹在上面的皮革(即帱革)必然空虚暴起。

〔4〕柞:通“窄”,狭窄。谓辐间距离窄狭。

〔5〕大而短则摰(niè):摰,假借作“槷”,危,不坚牢。郑司农曰:“摰,读为‘槷’(niè,木楔),谓辐危槷也。”此危槷谓不安稳。王宗涑以为郑司农所谓“辐危”当作“轮危”,以为毂短则车轴穿在毂中的部分就短,因此易于游移不定,则危槷者是轮而非辐明甚。

〔6〕”是故六分”二句:牙围,轮牙的周围。郑《注》曰:“六尺六寸之轮,牙围尺一寸。”据此,轮高六尺六寸,其六分之一则为一尺一寸,此即牙围。

〔7〕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把牙围三等分,三分之二髹漆。按,外围接近地面的三分之一则不漆。郑《注》曰:“不漆其践地者也。漆者七寸三分寸之一,不漆者三寸三分寸之二。”又曰:“令牙厚一寸三分寸之二,则内外不漆者各一寸。”按,据郑珍说,此处所谓牙厚,是指牙践地一边的厚度,此厚度要小于牙向辐的一边。牙向辐的一边厚度同于辐的股宽。

〔8〕“椁其漆内而中诎之”二句:椁,此谓量度。郑司农曰:“度两漆之内相距之尺寸也。”诎,曲,折,短缩。即度量两漆之内的长度而中折之,即为毂长。毂长,实指毂围。据上文可知,毂长、毂围皆是三尺二寸,毂直径一尺零三分之二寸。分为五等分,每一等分是二寸强。按,郑《注》曰:“六尺六寸之轮,漆内六尺四寸,是为毂长三尺二寸。”以圆周率3.1416除之,得出毂的直径为1.0186尺。

〔9〕以其长为之围:此谓毂的周长与毂长相等,皆为三尺二寸。

〔10〕以其围之阞捎其薮:阞(lè),零数;分数。一说,郑《注》曰:“三分之一也。”捎,消除。薮,毂中心穿轴之孔,内外两端大小不同。郑注曰:“薮者,众辐之所趋也。”一说,郑司农曰:“谓毂空壶中也。”此谓毂的中心挖成圆孔,以便穿轴,这圆孔中当周围安辐的部分称薮、空壶。

〔11〕“五分其毂之长”三句:毂之长,同毂之围(见注⑨)。去其一,据郑《注》,“一”乃“二”之误,当云“去其二”。郑司农曰:“贤,大穿也。轵,小穿也。”按,车毂当中穿轴的圆孔,靠内侧直径较大,叫做贤、大穿;靠外侧的直径较小,叫做轵、小穿。这是因为车轴两端穿毂的部分的直径内大而外小的缘故。毂长三尺二寸,去其五分之二,余五分之三,即1.92尺,是为大穿之围长,除以3.1416,得0.6112尺,是为大穿的直径,即所谓“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二)以为贤”也。又毂长去其五分之三,则为1.28尺,是为小穿的围长,除以3.1416,得0.4074尺,是为小穿的直径,即所谓“去三以为轵”也。按,郑《注》凡由围长求直径,圆周率皆视为3。车轴也是近贤处较粗,近轵处较细。如此则行车时车轴就不至内侵,可避免车轮与车箱相互摩擦。

〔12〕容毂:犹言治毂。孙诒让曰:“犹言治毂也。”

〔13〕陈篆必正:陈,列,陈设。篆,毂体上的纹饰。郑《注》曰:“毂约也。”按,篆像绳子拴束着毂,称毂约。篆在毂上一道道排列,故曰陈篆。又篆必为正圆,即篆的两侧面与毂面相交之角必处处皆为九十度,此称正。篆正,篆的排列也就正,即每两篆之间各处的距离都均等。又按,只有孤以上所乘的车才有毂约,故《春官·巾车》曰:“孤乘夏篆。”

〔14〕施胶:按,刻篆而后施胶。

〔15〕施筋必数:按,施胶而后施筋。胶、筋皆为使毂坚牢,不至破裂变形。数,密,多。

〔16〕帱必负干:所施加的胶筋与车毂紧密结合在一起。帱,覆。负,依,贴。孙诒让曰:“谓帱革与毂干密相依倚也。”

〔17〕“既摩”二句:郑《注》曰:“谓丸漆之,干而以石摩平之,革色青白。”按,据《说文》“垸”下段《注》说,以骨烧灰和漆,抟之而为丸状,在给物上漆之前,先用以涂物,谓之丸漆。丸漆干后,再用石块把表面打磨平,就叫做摩。摩之色青白,而后漆之。

〔18〕毂之善:毂中的上品。按,考古发现与《考工记》所述加固毂围的状况可相互印证。如1988年发掘了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及车马坑。其中8号车车毂长47、贤端径12、轵端径9……毂上髹漆,保存完好,轵端向里共有8道凸起的环棱,高、宽和间隔各约1厘米。据观察,毂围是经过加固的,做法是,先在毂上琢刻8道环槽,再施以浓胶,然后用皮筋缠绕平齐,干后打磨髹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大墓及车马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9期)。

【翻译】

凡是砍伐毂材的方法,必须刻记下树的背阳一面和向阳一面。向阳一面的木材纹理较密致而木质坚硬,背阳一面的木材纹理较稀疏而木质柔软,因此要用火烘烤背阳的一面,而使木质硬度变得与向阳面一样坚硬,那么这样制造出来的毂即使用坏了木材也不会收缩而致使裹在上面的皮革鼓起疙瘩。毂小而长辐条之间的距离就狭窄,毂大而短车轮就不安稳牢固。所以用轮高六尺六寸的六分之一做牙围。再对牙围的三分之二加油漆。度量轮两边自油漆以内的长度而从中折分取其一半,用以作为毂的长度,又用毂的长度作为毂的周长。依照毂的周长的三分之一挖除毂心而为薮的周长。把毂的长度分为五等分,去掉二等分其中的三等分作为贤的周长,去掉三等分,以其中的二等分作为轵的周长。整治毂一定要它直,毂上转圈所雕刻的篆的排列一定要正,毂上所涂的胶一定要厚,所缠的筋一定要稠密,毂上所缠裹的皮革一定要紧紧地贴附着毂干。在此革上先涂丸漆,丸漆干了之后再用石块打磨,打磨之后,如果毂上的皮革显出青白色,这就叫做车毂中的上品。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