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戟广寸有半寸〔1〕,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2〕,与刺重三锊。
【注释】
〔1〕戟:上古兵器。是戈、矛(即刺)两种兵器的组合体,略似“十”字形。其顶端直刃部分名刺,即矛;其下横刃部分则为援、胡、内,即戈。故戟既可直刺,又可横啄。按,考古发现使人们对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西周戈、矛全体合用,《考工记》时代戈、矛分铸联装(参见1951年河南辉县赵固出土戟、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三戈戟),战国中后期,戈、矛变形加左角右巨(jù)。合二、三矛为一体而无矛者,亦称戟。(闻人军《考工记译注》,第46、47页)
〔2〕倨句中矩:援、胡之间的角度等于直角。
【翻译】
戟宽一寸半,内的长度是宽的三倍即四寸半,胡的长度是宽的四倍即六寸,援的长度是宽的五倍即七寸半,刺、胡与援、内纵横相交恰为九十度直角,援、胡、内与刺共重三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