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轮人为盖,达常围三寸,桯围倍之,六寸。信其桯围以为部广,部广六寸。部长二尺。桯长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弓凿广四枚,凿上二枚,凿下四枚,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凿端一枚。弓长六尺,谓之庇轵,五尺谓之庇轮,四尺谓之庇轸。参分弓长而揉其一。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蚤围。参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已卑是蔽目也,是故盖崇十尺。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原文】

6.轮人为盖〔1〕,达常围三寸〔2〕,桯围倍之〔3〕,六寸。信其桯围以为部广〔4〕,部广六寸。部长二尺〔5〕。桯长倍之四尺者二〔6〕。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7〕,弓凿广四枚〔8〕,凿上二枚,凿下四枚〔9〕,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凿端一枚〔10〕。弓长六尺,谓之庇轵〔11〕,五尺谓之庇轮,四尺谓之庇轸〔12〕。参分弓长而揉其一〔13〕。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蚤围〔14〕。参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15〕。上欲尊而宇欲卑〔16〕,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17〕。盖已崇,则难为门也〔18〕,盖已卑是蔽目也〔19〕,是故盖崇十尺〔20〕。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21〕,谓之国工。

【注释】

〔1〕盖:车盖,形如伞,用以挡风避雨。

〔2〕达常:伞盖的柄分两节,上节即达常,下节即桯,达常插入桯中。两者连接处套以铜管箍加固。

〔3〕桯(yínɡ):盖柄的下节,亦名盖杠。

〔4〕信其桯围以为部广:信,通“伸”,伸展,舒展。贾《疏》曰:“古之‘申’字,申上桯围六寸以为此部径。”部广,盖斗的直径。部,通“柎”。柎,本义花萼。此谓车盖上柄的顶部膨大处,亦名盖斗。郑司农曰:“盖斗也。”广,谓直径。

〔5〕部长二尺:部与达常加在一起总长二尺。部长,郑《注》曰:“谓斗柄达常也。”

〔6〕桯长倍之四尺者二:即桯长八尺。加上二尺长的达常,车上伞盖高一丈。倍之四尺者二,倍之为四尺而又二之,是为八尺,故郑《注》曰:“杠长八尺,谓达常以下也。加达常二尺,则盖高一丈。”

〔7〕部尊一枚:部尊,盖斗上端隆起的高度。枚,古代长度单位名,即一分,一寸的十分之一。郑《注》曰:“尊,高也。盖斗上隆高,高一分也。”钱坫曰:“部厚一寸,而上隆高十分寸之一。”是盖斗顶部为一抛物面,而中央部分隆起高度为一分(即一枚),故盖斗厚一寸一分。

〔8〕弓凿广四枚:弓,盖弓,车盖上的弓形骨架。一端安在盖斗边上,一端向外伸出。弓凿,盖斗周围凿出的安装盖弓的榫眼。

〔9〕“凿上二枚”二句:此指榫眼上下留出不凿的宽度。按,盖斗边厚一寸,安弓的榫眼开在偏上部位:榫眼上留出二分,榫眼下留出四分,加上榫眼本身长四分,共为一寸。

〔10〕“下直二枚”二句:下直,指凿孔榫眼底部高。凿端,榫眼底部横宽。按,弓菑(榫)长度同于凿孔深度,皆为二寸半,但菑朝下一面削成斜面,即由四分厚渐削到菑端的二分;菑两侧也向里削,由四分宽渐削到菑端的一分;菑朝上一面则不削,仍然平直。盖斗四周所开凿孔则下面平直,上面为斜面,两侧亦向里逐渐收小,至凿端只剩一分。戴震曰:“弓凿外大内小,外纵横皆四分,内纵二分,‘下直二枚’是也;横一分,‘凿端一枚’是也。”

〔11〕“弓长六尺”二句:庇轵,遮盖两轵。庇,包容,遮盖,覆盖。轵,谓毂端。据郑《注》计算,车的两轵之间宽一丈一尺六寸,而车盖的直径则为一丈二尺六寸,即使有宇曲之减(即因弓向下斜而致使伸展的长度变短),也足以覆盖之两轵,故名庇轵。下文“庇轮”“庇轸”义放此:弓长五尺,而车盖直径一丈零六寸,而两轮间距离仅为八尺,车盖足以覆盖之,故名庇轮。弓长四尺,而车盖直径为八尺零六寸,而车箱两轸间距离仅为六尺六寸,车盖亦足以覆盖之,故名庇轸。

〔12〕轸:参见《考工记·总叙》第8节注。

〔13〕参分弓长而揉其一:揉,烤炙使木弯曲。郑《注》曰:“六尺之弓,近部(盖斗)二尺,四尺为宇曲。”三分而揉其一,是揉其近盖斗的二尺。因为弓菑下面为斜面,而凿孔则上面为斜面,这样弓菑插入凿孔后,弓必上仰,故需将弓近盖斗处的二尺揉而使之变得平直。弓近盖斗二尺以外的四尺,是向下斜伸的,至弓的末端要下斜到比近盖斗低二尺的程度,是谓宇曲。按,此种设计既美观,又增加盖下的活动空间,但又不影响泻水效果。

〔14〕“参分其股围”二句:股围,股的周长,即一寸六分。股,指盖弓上端部分。蚤围,蚤的围长。蚤,指盖弓宇曲部分的末端。据郑《注》,股围为一寸六分,即1.6寸;蚤围为股围的三分之二,则为1.0666寸。

〔15〕“参分弓长”二句:尊,高。此指盖斗中心距弓末的高低差。郑《注》曰:“尊,高也。六尺之弓,上近部(盖斗)平者二尺。”此二尺平伸的部分,即尊。

〔16〕上欲尊而宇欲卑:上,车盖顶部的平直部分。宇,屋檐,此指车盖的外缘。郑《注》曰:“上,近部(盖斗)平者也。隤下曰宇。”则“上”即“尊”的部分,“宇”即宇曲部分。

〔17〕吐水疾而霤远:雨水从上往四周流得快而远。水,谓雨水。霤,本义指屋檐上流下的水。此谓车盖上的流水。一说,《礼记·玉藻》“颐霤”下孔《疏》曰:“屋檐。”按,霤远则雨水流远而不湿车。“参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经验数据。水滴在车盖面上的运动基本上是一种斜面运动,它由盖弓上下的高度差所获得的势能,转化为离开车盖时的动能。水滴离开车盖后作斜抛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可见《考工记》作者对斜面和斜抛运动已有较为细致的观察与研究。

〔18〕盖已崇则难为门:车盖太高,就难以通过宫室的大门。已,太,甚,过于。按,盖高一丈(见下文),加上车轸距地四尺(参见《总叙》第8节),是为一丈四尺。而宫室之门高,据孙诒让说,有“不及丈五尺者,故盖(高)逾十尺则难为门也。”

〔19〕盖已卑是蔽目:卑,低。蔽,障碍。按,盖高十尺,而其宇曲斜下二尺,是宇曲末瑞仅高八尺。郑《注》曰:“人长八尺,卑于此,蔽人目。”

〔20〕盖崇十尺:即盖高十尺。其中部长二尺,桯长八尺,合计十尺。

〔21〕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此谓盖弓安装得非常牢固,即使上面不蒙幕并用绳拴系,任车驰驱于垄亩间,也不会震动脱落。弗冒,盖弓上不蒙幕布。冒,覆盖。此谓蒙于盖弓之幕布。弗纮,弓末不缀绳。纮(hónɡ),车盖周围联缀弓之绳。王宗涑曰:“以幕蒙盖弓曰冒,以绳联缀盖弓之宇曰纮。”又曰:“凡为车盖,既植弓于部凿(盖斗周围的榫眼),乃以绳联缀其宇,而后衣之(即蒙以幕)。”殷(yīn),居中,横穿。郑《注》训为横。一说,殷(yǐn),振动,颠簸。垄亩,田中高处。队,同“坠”。坠落。

【翻译】

轮人制作车盖,盖柄的上节叫做达常,其围长三寸,盖柄的下节叫做桯,其围长增大一倍,合六寸。用盖柄下节的围长作为上面盖斗的直径,盖斗的直径为六寸,盖斗下的柄长二尺。盖柄的下节比上节长一倍为四尺而又加一倍而为八尺。一寸的十分之一叫做枚。盖斗的上部高出一枚,盖斗周围安弓的凿孔宽四枚,凿孔上边留出二枚长的余地,凿孔下边留出四枚长的余地;凿孔深度是二寸半,下平,渐收,凿孔内减于凿口处二枚,凿孔顶端宽一枚。盖弓长六尺,覆盖两轵,叫做庇轵,长五尺覆盖两轮,叫做庇轮,长四尺覆盖两轸,叫做庇轸。将弓长分成三等分,而把靠近盖斗的一等分用火烤揉而变得平直。把弓股的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以其中的二等分作为弓蚤的围长。将弓长分成三等分,以靠近盖斗的一等分作为弓的末端高出而平伸的部分。近盖斗的中央部分要高而其四周宇曲的边沿部分要低。接近盖斗的中央部分高而远离盖斗的宇曲部分低,雨水落在上面就流淌得快,流泻得远。车盖太高,就难以通过宫室的大门,车盖太低,就会遮住乘车人的视线,因此盖的高度设计为十尺。好的车盖上即使盖弓不蒙幕、盖弓不用绳子拴系,任凭车子横驰在垄亩间盖弓也不会脱落,达到这种技艺水平的工匠,就可以叫做国工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