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7.有虞氏上陶〔1〕,夏后氏上匠〔2〕,殷人上梓〔3〕,周人上舆〔4〕。
【注释】
〔1〕有虞氏上陶:有虞氏,古部落名。传说该部落联盟首领虞舜受尧禅让,其活动中心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县东南)。有,词头。《国语·鲁语上》:“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上陶,提倡制陶业。上,通“尚”,崇尚,提倡,劝勉。陶,陶器。按,有虞氏已处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阶段,其著名文化代表即黑陶。
〔2〕夏后氏上匠:夏后氏,古部落名。也称夏后、夏氏。相传其首领禹受舜禅让,治水有功,禹之子启建立夏朝。上匠,提倡水利、营造业。匠,开挖沟洫等水利和建造城郭、宫室、道路等工程营造。
〔3〕殷人上梓:殷,商代,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故商亦称殷、殷商。上梓,提倡木作手工业。梓,落叶乔木,材质轻软耐朽,多用于制作木器。梓因此成为木材及制作礼器乐器之木工的代称。
〔4〕周人上舆: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平王东迁之前史称西周,东迁之后史称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上舆,提倡制车业。舆,车箱,泛指车。按,周代为先秦制车业全盛时期。按,“有虞氏上陶”四句,郑《注》曰:“官各有所尊,王者相变也。”
【翻译】
有虞氏提倡制陶业,夏后氏提倡水利和营造业,殷人提倡制作礼乐器具的木作手工业,周人提倡制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