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夏官 司马

夏官系统掌“邦政”,即掌理军政,又谓之“政官”。夏官之长为大司马,其副为小司马。其所属编制,所属官府六十三,总共七十种职官。大司马职文归纳为“九法”、“九伐”、“九畿”,其职能为:掌管天下军队的编制,王国军队的训练,统率王国六军,军旅的训练使用、武器的置办保管,六马的驯养使用,天子的保卫,等等。其中,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掌疆、司甲五官职文缺佚;小司马职文残存数语。军政之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掌军事者,包括司勋、环人、挈壶氏、诸子、司右、司兵、司戈盾、司弓矢、槁人、戎右、戎仆、掌固、司险、候人、都司马、虎贲氏、旅贲氏等。第二类是掌天下邦国的封建划疆、协调和同、通财度量、徕民致贡者,包括职方氏、量人、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原师、匡人、撢人等。以上两类职官数量最多,所掌是夏官的最主要职责。第三类是掌养马、马政者,包括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马质等。第四类是为王掌车者,包括戎右、戎仆、齐右、道右、大驭、齐仆、道仆、田仆、驭夫等。此外,还有一些职官与军政无关。如掌吏治、朝仪的司士,掌出纳王命的大仆、小臣,掌吏民上书、奏事的御仆,掌王冕服的节服氏、弁师,以及掌寝庙杂役的隶仆,似当属之天官;掌射礼的缮人、射人,掌视察祭祀准备的祭仆,掌羊牲的小子、羊人,掌驯养猛兽的服不氏,掌射鸟、捕鸟、养鸟的射鸟氏、罗氏、掌畜,掌驱疫鬼魍魉的方相氏等等,则似当属之春官。还有掌行火政令的司爟可独立成类。可见,《周礼》中夏官属官职掌最复杂。

据孙诒让统计,夏官共设职七十,其人员编制数目,计卿一人,中大夫十四人,下大夫三十人,上士六十七人,中士一百五十八人,下士二百六十七人,府七十六人,史二百零五人,胥二百四十五人,徒二千一百八十八人,贾八人,工四人,医四人,虎士八百人,方相氏狂夫四人。凡正官,自卿至庶人,总四千零七十一人。又,趣马,每皁下士一人,徒四人。都司马,有员数,无总数。家司马亦然。六军之军将、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皆出军时才设置。以上三种情况皆不可计。大凡可计者四千零七十一人。(《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277、2278页)

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吏戒众庶,修战法。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闲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既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及所弊,鼓皆 [缺字] ,车徒皆噪。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

仲冬,教民众大检阅之礼。大检阅之前,乡吏们要告诫民众,演习战法。虞人芟除将要举行田猎的野地的荒草而设表,每百步设一表,设三表,又间隔五十步设一表。到举行田猎那天,司马在后表与二表的中间树立旗帜,乡吏们打着旗,敲着鼓、铎、镯、铙等各率领乡民到来。天亮时司马把旗帜放倒,惩罚后到的人。于是用车辆和徒众布阵,如同实战时的阵形,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