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为王国建立对于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礼制,以辅佐王建立、安定天下各国。
用吉礼侍奉天下各国的人鬼、天神和地神。在祀天神开始请神降临时,用禋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用血祭的礼数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的礼数来祭祀山林、川泽,用疈辜的礼数来祭祀四方众多小神。
用经过解割而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郁鬯香酒的礼数来祭祀先王,用馈食的礼数祭祀先王,春季用祠祭来祭祀先王,夏季用禴祭来祭祀先王,秋季用尝祭来祭祀先王,冬季用烝祭来祭祀先王。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礼哀悼死亡者,用荒礼哀悼饥荒和疾疫流行,用吊礼哀悼水灾、火灾等灾祸,用禬礼哀悼被敌国战败的盟国,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乱的邻国。
用宾礼来使天下各邦国相亲附:诸侯春季朝王叫做朝,诸侯夏季朝王叫做宗,诸侯秋季朝王叫做觐,诸侯冬季朝王叫做遇,王将有征讨而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王在应巡守之年如没有巡狩,天下众诸侯国一齐来朝王叫做同,诸侯无定期地派卿前来慰问王叫做问,每十二年中有三年侯服诸侯来朝,而其他五服众诸侯派卿来探望王叫做视。
用军礼协同天下各国使服从中央:大军出征之礼,是用来利用民众的义勇之志;大校比以平均赋税之礼,是用来体恤民众的赋税负担;举行大田猎之礼,是为了检阅徒众以习兵练武;大兴劳役之礼,是为了任用民众的劳力;大规模勘定疆界之礼,是为了聚合民众。
用嘉礼来使民众相互亲善:用饮酒礼和食礼,来敦睦宗族兄弟相亲;用婚礼和冠礼,来使男女相亲相爱并使青年男女具有成人的品德性情;用宾射礼,来使故旧和朋友相亲昵;用飨礼和燕礼,来使四方朝聘的宾客相亲近;用赏赐祭祀社稷和宗庙祭肉之礼,来使同姓兄弟及异姓国家相亲近;用贺庆之礼,来使异姓国家相亲近。
用九等仪命,统一诸侯国的爵位贵贱。一命可以接受国君分派的职务进入仕途,再命可以接受国君所颁赐的命服,三命可以接受王朝的臣位,四命可以接受公所颁赐的祭器,五命可以由王赐予一则之地,六命可以赐予在采邑中自主选用官吏的权力,七命可以出封为侯伯之国的国君,八命可以被任命为一州的州牧,九命可以担任一方的方伯。
用玉制作成六种玉瑞,以区别五等诸侯的等级。王手执镇圭,公手执桓圭,侯手执信圭,伯手执躬圭,子手执谷璧,男手执蒲璧。
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不同身份臣民的等级。孤手执兽皮裹饰的束帛作见面礼,卿手执羔羊作见面礼,大夫手执鹅作见面礼,士手执野鸡作见面礼,庶人手执鸭作见面礼,工商阶层手执鸡作见面礼。
用玉制作六种玉器,祭祀时用以进献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之神。用苍璧进献天,用黄琮进献地,用青圭进献东方,用赤璋进献南方,用白琥进献西方,用玄璜进献北方。祭祀上述诸神时,都有牺牲和束帛,而牲、帛之色各依照该方所用玉器的颜色。
用动物性食物调剂人体内的阴气动起来,用教人适中的礼来防止阴气动得过分;用植物性食物调剂人体内的阳气静下来,用和谐的音乐来防止阳气动得过分。圣人制礼作乐,合聚天地之间化生的无生物,各种动物、植物,用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用来得到所需的种种物品。
凡是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要事先率领有关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祭祀前夕视察祭器、炊具的洗涤情况,前往视察行祼礼用的圭瓒,察看牺牲和烹煮牲体用的镬,亲手奉持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诉大祝祭祀对象的美好称呼以便大祝作祝祷辞,预先演习王所当行的祭祀礼仪,等到正式祭礼时就提醒王并协助王行礼。如果王因故不参加...
遇到招待大宾客,就代王向宾客行祼礼。遇到诸侯朝觐王或王外出会同,就担任上相。遇到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也是这样。遇到诸侯死于本国而王哭吊死去的诸侯时也是这样。王策命诸侯时,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国家有重大灾害,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的名山大川。王分封诸侯,就事先告祭后土。
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并以天子的名义向邦国、都家、乡遂、公邑颁发祀典。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