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人掌管王国畿内的野地。按照地图划出田野的分界,制定县、鄙等行政区划。五家为一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一酂,五酂为一鄙,五鄙为一县,五县为一遂,都有各自一定的地域,其疆界上挖沟种树为界,使各自各级地方长官掌管区域内的政令、刑罚和禁令,按照一年的四季稽核辖区内的人民,以便授给他们田地,简阅他们的武器、车辇器械,教导他们耕种庄稼。...
凡治理野地:用最低限度服役人数的薄册来招致农民服役,用分给田地、宅地使农民安居乐业,用鼓励民众成婚来使农民和顺,用各种土壤所适宜的种植办法来教导农民耕种庄稼,用兴办互助事业来使农民获得利益,用及时铸造四时农具来鼓励农民耕作,用多授给强壮有余力的农民土地来任用民力,用按土地美恶合理征税的法则来平均赋税。
辨别野地的土地,将其分为上地、中地、下地,用以颁授田地和宅地。上地,一夫授给宅地一处,田一百亩,休耕地五十亩,余夫也按照这样授田;中地,一夫授给宅地一处,田一百亩,休耕地一百亩,佘夫也按照这样授田;下地,一夫授给宅地一处,田一百亩,休耕地二百亩,余夫也按照这样授田。
凡治理野地的田地,夫与夫两家的田地之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与十夫两邻的田地之间有沟,沟上有畛;百夫与百夫的田地之间有洫,洫上有涂;千夫与千夫的田地之间有浍,浍上有道;万夫与万夫的田地之间有川,川上有路,可以通达畿内各地。
按照一年的四季登记男女人口的数目多少,以及六畜、车辆的数目,辨别其中的老幼、残疾和那些应当免除徭役的人,以便分配职事使民众从事,以便使民众缴纳贡赋,以便征调民众参加征伐和田猎,以便起用民众服劳役。如果起用野地的民众服役,就命令县正以下属吏各自率领所治理的民众前来,用遂的大旗召集他们,如有不服从命令的就加以诛罚。
凡是国家举行祭祀,就命令供给野地所豢养的牲畜,供给野地生产的薪炭。凡是接待宾客,就命令修治郊野的道路并沿途储备粮草。遇到大丧,就率领六遂的役徒而到大司徒那里报到,并掌管有关役徒的政令及日常管理。到了出葬的时候,就率领役徒手执六綍。到了下棺的时候,就让役徒列队而立,背碑负引,以便下棺入穴。
凡是国家有劳役方面的事情,就招致野地的役徒,而有征伐、田猎等大规模劳作的事,就要调集野地的民众,率领民众前来,并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治理事宜及禁令。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