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凡治野〔1〕,夫间有遂〔2〕,遂上有径〔3〕;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注释】
〔1〕凡治野:据王引之说,“野”下脱“田”字。又据孙诒让说,这以下是“记六遂治沟洫以制地之制也。六乡之制亦同。惟都鄙、公邑制井田,与此异。”
〔2〕遂:及下文沟、洫(xù),浍(kuài),皆田野间水渠名,郑《注》曰:“皆所以通水于川也。”又曰:“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按,八尺为寻),深二仞(按,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与寻同)。”按,遂之水流入沟,沟之水流入洫,洫之水流入浍,浍之水流入川。
〔3〕径:及下文畛(zhěn)、涂、道、路,皆宽窄不同的道路名。径宽约四尺,畛宽六尺,涂宽八尺,道宽一丈六尺,路宽二丈四尺。郑《注》曰:“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翻译】
凡治理野地的田地,夫与夫两家的田地之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与十夫两邻的田地之间有沟,沟上有畛;百夫与百夫的田地之间有洫,洫上有涂;千夫与千夫的田地之间有浍,浍上有道;万夫与万夫的田地之间有川,川上有路,可以通达畿内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