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大夫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本乡的政教、禁令。
每年周历正月初一,先从大司徒那里接受当年的教育法规,下来再颁布给属下的乡吏们,让他们用以教育各自所治理的民众,并据以考查被教民众的德行,考查他们的道艺。
每年按季登记本乡中男女人口的多少,分辨其中有多少可以胜任役事的人。都城之内,从二十岁到六十岁的人,都城外郊野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的人,都要服公事徭役。其中有资格可豁免役事的,是都城内地位尊贵的人官吏、德行优异的人、才能突出的人,在官府当差服役的平民、年老的人、有残疾病患的人,上述这些人都免除徭役。每年要按季把情况登记造册,簿...
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大校比,考查百姓的德行、道艺,而从中选拔荐举德行优异和才能卓越的人。然后由乡老和乡大夫率领所辖官吏以及善良的乡民而不论人数多少,用乡饮酒之礼像对待宾客一样礼敬被荐举出来的德行优异和才能卓越的人。举行乡饮酒礼的第二天,乡老和乡大大率领乡吏们,呈献荐举贤能的文书给王,王行再拜礼表示郑重地接受文书,再把文书原本送...
每到夏历年终,就命令本乡的各级官吏总结政绩并将写出的文书上报。每年正月,命令乡吏到司徒衙门那里考察教法,而后回来,则各自把教法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处。
遇到国家有大事要征询广大百姓的意见时,就各自率领本乡民众来到王宫的外朝。如果国家发生重大事故,就命令百姓以闾为单位各自聚守在闾门,以等待命令。在此情况下,需要稽查来往行人,如有用旌节帮助说明是奉命而行的,才准予通行。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