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1〕,其泽薮曰圃田〔2〕,其川荧、雒〔3〕,其浸波、溠〔4〕,其利林、漆、丝、枲〔5〕,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6〕,其谷宜五种〔7〕。
【注释】
〔1〕华山:在今陕西省东部,其同名主峰在华阴县南。
〔2〕圃田: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
〔3〕荧、雒:荧,原指荧泽(后世改“荧”为“荥”,据段玉裁、阮元、黄丕烈、孙诒让等说,属误改),故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北,西汉以后已渐淤为平地。但此处的“荧”实指兖(yǎn)水。兖水是济水的别名,据郑《注》,荧泽是由兖水溢出而成,因此即以兖水释“荧”。雒,即今洛河(“雒”作“洛”亦后人误改,据段玉裁《汉读考》说,其误起于魏时),是黄河下游南岸的大支流。
〔4〕波、溠:波,即波水,源出今河南鲁山西北,入于汝水。孙诒让曰:“实则波亦当属荆州。溠,音zhà,水名,源出湖北随州西北鸡鸣山,东南流入涢水。郑《注》曰:“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参见本篇第3节注④)。
〔5〕林:郑《注》曰:“竹木也。”
〔6〕六扰:郑《注》曰:“马、牛、羊、豕、犬、鸡。”《逸周书·职方》孔晁《注》曰:“家所畜曰扰。”扰,驯服。
〔7〕五种:郑《注》曰:“黍、稷、菽、麦、稻。”
【翻译】
河南是豫州,它的山镇是华山,它的川泽是圃田,它的河流有济水、雒水,它可资灌溉的川泽有波水、溠水,它的特产有竹木、漆、丝、麻,那里的人口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马、牛、羊、猪、狗、鸡,宜于种植黍、稷、豆、麦、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