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7.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1〕。一曰听政役以比居〔2〕,二曰听师田以简稽〔3〕,三曰听闾里以版图〔4〕,四曰听称责以傅别〔5〕,五曰听禄位以礼命〔6〕,六曰听取予以书契〔7〕,七曰听卖买以质剂〔8〕,八曰听出入以要会〔9〕。
【注释】
〔1〕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成,谓有据可查之文书。方苞《集注》曰:“成,谓有成籍可覆按也。”孙诒让曰:“此即《大宰》八法之‘五曰官成,以经邦治’也。”八成,谓八项成事品式。经,治也。
〔2〕听政役以比居:听,谓评断、处理。政,通“征”。政役,征调力役。郑《注》曰:“谓赋也。凡其字或作‘政’,或作‘正’,或作‘征’,以多言之宜从‘征’。”比居,即伍籍,记录可出劳役者的花名册。比谓校比,居谓居民,比居即定期校比(清查)居民人数、财产,登记入簿册,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依据,此簿册即谓比要。孙诒让曰:“伍籍,谓每地人民可任力役者之姓名,校比之时,亦依军法联其什伍。”又曰:“盖每年校比,三年大比,皆有总要(即比要),其征役弛舍,咸具于书(簿册),故具治讼即依此听之。”
〔3〕听师田以简稽:师田,贾《疏》曰:“谓师出征伐及田猎。”简稽,记载士卒姓名、武器等信息以便查核的簿籍。郑司农曰:“简稽士卒、兵器簿书。”
〔4〕听闾里以版图:闾里,周代基层行政单位,此泛指平民聚居处。贾《疏》曰:“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参见《地官·大司徒》),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参见《地官·遂人》)。版图,户籍和地图。郑司农曰:“版,户籍。图,地图也。听人讼地者,以版图决之。”
〔5〕听称责以傅别:责,同“债”。称责,郑司农曰:“谓贷子。”按,贷子即借贷、有息贷款。傅别,是记录借贷信息的借券。一般是在一札中间写字,从字中间剖开,双方各执其半,即郑《注》所谓“为大手书于一札,中字别之。”
〔6〕听禄位以礼命:礼命,国家的礼籍和王的册命文书。郑司农曰:“谓九赐也。”按,九赐,即九等封赐。此指记载礼命的策书。贾《疏》曰:“有人争禄之多少,位之前后,则以礼命文书听之。”
〔7〕听取予以书契:取,谓借取或领取。予,谓借予或授予。借领授予皆有凭证,即书契(登记财物出纳的账簿)。据孙诒让说,书契有两种:一种是簿书之书契,如今之账册;一种是符券之书契,即《地官·质人》郑《注》所谓“书两札,刻其侧”者。此处书契指符券。
〔8〕质剂:买卖成交的契约。郑《注》曰:“谓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即在同一札上,分左右写两段相同文字,从中剖开双方各执其半。这种券书确定买卖关系,故郑《注》曰:“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事异,异其名耳。”质剂分长、短两种,长者称质,短者称剂。贾《疏》曰:“大市(即大买卖),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按,孙诒让区别质剂、傅别、书契三者异同曰:“盖质剂、傅别、书契,同为券书。特质剂,手书一札,前后文同而中别之,使各执其半札。傅别,则为手书大字,中字而别其札,使各执其半字。书契,则书两札,使各执其一札。傅别札、字半别;质剂则唯札半别,而字全具,不半别;书契则书两札,札亦不半别也。”可见,质剂、书契有别:书契书两札,双方各执其一;质剂书一札,左右文同而从中剖开,双方各执其半。
〔9〕听出入以要会:出入,谓财物收支。要会(kuài),此指会计账册。统计一月的会计文书称要、月要。年终整年结算的会计文书称会、岁会。贾《疏》曰:“岁计曰会,月计曰要。此出入者,正是官内自用物。有人争此官物者,则以要会簿书听之。”
【翻译】
用官府的八种成事品式辅佐大宰治理王国以处理纠纷。一是登记百姓人口财产的伍籍,据以处理征派赋役方面的纠纷。二是登记人员兵器的简稽,据以查核处理军旅、田猎方面的纠纷。三是版图,据以处理社区闾里之间户口迁移、土地所有权方面的纠纷。四是记录借贷关系的傅别,据以处理借贷方面发生的纠纷。五是礼籍、册命文书礼命,据以处理俸禄多寡、朝位前后方面的纠纷。六是民间书契,据以处理财物的借取授予方面的纠纷。七是记载买卖成交事宜的质剂,据以处理买卖方面的纠纷。八是会计账册,据以处理官府财物收支方面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