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

【原文】

14.祀五帝〔1〕,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2〕。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3〕。及执事,视涤濯〔4〕。及纳亨,赞王牲事〔5〕。及祀之日〔6〕,赞玉币爵之事〔7〕。祀大神示亦如之〔8〕。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9〕。

【注释】

〔1〕祀五帝:五帝,谓五方帝,又称五色帝,指东方青(苍)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2〕“则掌百官”二句:誓戒,约束,警戒。具修,具,指供给祭器、祭品。修,指打扫祭祀场地。郑《注》曰:“具,所当共(供)。修,扫除粪洒。”

〔3〕“前期十日”三句:前期十日,提前十天。戒,告也。郑《注》曰:“又戒百官以始齐(斋)。”

〔4〕“及执事”二句:及,与,同。执事,有关官员,有关部门。郑《注》曰:“宗伯、大卜之属。”据郑《注》,视涤濯谓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视涤濯时间在祭祀日前夕。

〔5〕“及纳亨(pēnɡ)”二句:纳亨,即纳牲,谓将祭祀用的牺牲牵至祭祀场所。按,凡大祭祀,王要亲自迎牲、牵牲而纳之于庭,以向神行“告杀”礼,即报告神将杀此牲,即所谓纳牲,然后宰杀、授亨人烹煮,是先纳牲,而后授亨,故通谓之纳亨。据郑《注》,纳亨在祭祀当天黎明进行。

〔6〕日:郑《注》曰:“旦明也。”

〔7〕赞玉币爵之事:玉币,用以礼神之物。币,谓皮帛。据郑《注》,玉、币(即束帛)皆为献神,爵则是向神献酒用的,玉和币的颜色皆如其所祭方帝之色(如祭东方之帝就用青色)。这三样东西都由大宰“执以从王,至而授之”,即所谓“赞玉币爵之事”。

〔8〕大神示(qí):大神,谓至上神。按,《周礼》中至上神称为“昊天上帝”,或称为“上帝”、“天”或“大神”。示,同“祇”,谓地神。

〔9〕玉几玉爵:玉几,是供先王的神灵降临后凭依的小矮桌,玉爵,一种酒器,用以向神献酒。

【翻译】

王祭祀五帝时,掌管约束告诫百官以防失礼,以及周全具备祭器、祭品,保持祭祀场所整齐干净。举行祭祀前的第十天,要率领有关官员占卜祭祀时日的吉凶,占卜结果若吉利,就告诉百官开始斋戒。到祭祀的前夕,携同有关官员视察祭器、炊具是否洗涤干净。祭祀当天黎明王亲自牵牲行纳亨礼时,要跟在后面帮助。祭祀当天天大亮时,要帮助王拿着玉器、币帛和爵并适时递上。祭祀大神天神、地神时,也是这样。王祭祀列祖列宗时,也是这样。不同的是,还要帮助王放好让神凭依的玉几,当王亲酌献尸时把玉爵递上。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