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参分其广而鹄居一焉。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半之。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

【原文】

7.梓人为侯,广与崇方〔1〕,参分其广而鹄居一焉〔2〕。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半之〔3〕。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4〕。

【注释】

〔1〕“梓人为侯”二句:侯,箭靶,以兽皮、皮革或布制成。广与崇方,侯中宽与高相等成正方形。方,郑《注》曰:“崇,高也。方犹等也。高广等者,谓侯中也。”

〔2〕参分其广而鹄居一焉:鹄,在侯中之中。鹄的大小,为侯中的三分之一。鹄中还有正,正中有质,质即靶心(参见《天官·司裘》第3节注)。

〔3〕“上两个”三句:个,又叫舌,射侯上方左、右两旁张出的布制附件,可固定射侯。身,即躬。按,侯中的上下两边各镶有一幅布,布幅宽二尺二寸,分别叫做上躬、下躬,其长为侯中的二倍;上躬之上、下躬之下又各镶有一幅布,分别叫做上个、下个,上个是上躬长的二倍,下个则是下躬长的一倍半。因为上下个各长出于上下躬,犹如两舌,故称之为左右舌、两个、左右个。贾《疏》云:“上两个居二分,身居一分,故云‘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长出的部分为九尺,仅为上两个长出部分一丈八尺的一半,故云“下两个半之”,贾《疏》云:“谓半其出者也”。

〔4〕“上纲与下纲”二句:纲,大绳,粗绳。縜(yún),是舌两端穿系纲绳以固定射侯的圈扣。縜上所系的绳即纲。上舌、下舌两端的纲分别叫做上纲、下纲,上下纲将上下舌拴系在射侯两侧的立柱(名为植)上而将射侯张起。出舌寻,比舌长出八尺。

【翻译】

梓人制作射侯。侯中的宽度与高度相等成正方形,把侯中的宽度分成三等分而鹄宽占三分之一。如以躬的长度为一,上两个则为二,与躬合而为三,下两个长出于躬的伸出部分是上两个所伸出部分的一半。上边的纲绳与下边的纲各长出于舌八尺,穿系纲绳的圈扣直径是一寸。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