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击兵同强〔1〕,举围欲细〔2〕,细则校〔3〕;刺兵同强,举围欲重〔4〕,重欲傅人〔5〕,傅人则密〔6〕,是故侵之。
【注释】
〔1〕击兵同强:击兵,据郑《注》,谓勾兵及殳等击杀敌人的武器。按,戈、戟皆有横刃(即援),可啄击敌人,故亦称击兵。同强,前后及中央同样坚劲、刚强。贾《疏》曰:“谓本末及中央皆同坚劲。”
〔2〕举围:柄上手握持之处的周长。举,郑《注》曰:“谓手所操。”
〔3〕细则校:校,疾速。郑《注》曰:“校,疾也。”孙诒让曰:“细则操之坚(握得牢),任力多(用得上劲),故击之疾也。”一说,校,通“绞”,牢固。
〔4〕重:指手握处。按,“重”在此兼有大义,孙诒让曰:“手所操处,稍大之则重。”
〔5〕重欲傅人:郑司农曰:“谓矛柄之大者在人手中者。”傅,接近,迫近。郑《注》曰:“近也。”
〔6〕密:盖谓准确命中目标。郑《注》曰:“审也,正也。”又曰:“操重以刺则正。”
【翻译】
勾击的击兵的柄从上到下各部位要同样坚劲,手握处直径要稍细,手握处稍细攻击敌人时就迅疾;直刺的剌兵的柄上下各部位要同样坚劲,手握处的直径要稍粗重,手握处稍粗重就能以咄咄之势迫近敌人,迫近敌人就能准确刺中,因此才能够杀伤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