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王宫门阿之制五雉〔1〕,宫隅之制七雉〔2〕,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3〕,环涂七轨〔4〕,野涂五轨〔5〕。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6〕。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7〕。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注释】
〔1〕门阿之制五雉:门阿之制,此指宫城城门的屋脊标高。门,谓门屋,即覆于门上之屋。阿,郑《注》曰:“栋也。”即门屋的中脊,引申为屋脊。雉,长三丈、高一丈的版筑墙壁。此处为度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郑《注》曰:“雉长三丈,高一丈。度高以高,度广以广。”意谓雉既可量长度,亦可量高度。计量长度时,一雉为三丈;计量高度时,一雉为一丈。此处是量高度,五雉即高五丈。
〔2〕宫隅:及下文城隅,亦作“浮思”、“罘罳”、“罘思”,指宫墙四角的小角楼,上面有孔,形似网,用以守望与防御。郑《注》曰:“谓角浮思也。”戴震曰:“门台谓之宫隅,城台谓之城隅。”孙诒让曰:“凡古宫、城四隅皆阙然而高,……宫隅、城隅皆在四角。”
〔3〕经涂九轨:轨宽八尺,九轨则7.2丈。按,此处未言东西大道,贾《疏》曰:“不言纬者,以与经同。”
〔4〕环涂:沿王城的环形大道。杜子春曰:“谓环城之道。”涂,道路。
〔5〕野涂:城郭外的道路。
〔6〕“门阿之制”二句:这是记畿内诸侯的城制。都,王宗室子弟、公卿、大夫所封的采邑。其地在距王都四百里至五百里之“畺地”(参见《地官·载师》第2节及其注)。城,孙诒让曰:“即城隅,不言隅者,蒙上文省。”故郑《注》曰:“其城隅高五丈。”
〔7〕“宫隅之制”二句:此记畿外诸侯的城制。郑《注》曰:“诸侯,畿以外也。其城隅制高七丈。”
【翻译】
王宫门阿的规制高度是五雉,宫墙四角角楼浮思的规制高度是七雉,城墙四角浮思规制高度是九雉。王城内横贯南北、东西的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城郭外野地的大道宽五轨。用王宫门阿的规制高度五雉,作为公和王子弟所封采邑城四角角楼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宫宫墙四角角楼浮思的规制高度七雉,作为诸侯都城四角角楼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都内环城大道的宽度七雉,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主干道宽度的标准;用王城郭外野地大道的规制宽度五雉,作为公和王子弟所封采邑城中南北主干道宽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