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0.大和无灂〔1〕,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2〕,其次有灂而疏〔3〕,其次角无灂〔4〕。合灂若背手文〔5〕。角环灂,牛筋蕡灂,麋筋斥蠖灂〔6〕。
【注释】
〔1〕大和无灂:大和,谓九和之弓。贾《疏》曰:“谓九和之弓(参见第15节),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灂,谓漆纹。按,由于胎骨及漆层经常不断地涨缩,漆器会因年久而出现裂痕,即断纹。漆弓经过多次弹射,断纹的出现较一般的漆器要早得多,但最好的大和之弓则能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产生断纹。
〔2〕筋、角皆有灂而深:深,此指内侧,中央部位。郑《注》曰:“深,谓灂在中央,两边无也。”孙诒让曰:“弓筋在表而角在里,中央谓表里之中皆有灂。两边无者,弓侧也。”盖谓漆纹深藏在筋、角的内侧,即贴着弓干的一面上,表面看不出来。
〔3〕有灂而疏:按,明黄成《髹饰录》曰:“断纹,髹器历年愈久而断纹愈生……凡揩光牢固者多疏断,稀漆脆虚者多细断,且易浮起。”此节列筋角有漆痕而稀疏者为第三等,可见前两等涂漆质量较高。
〔4〕其次角无灂:此谓角之中即隈里无漆痕,其他部位则有漆痕。贾《疏》曰:“谓隈里无灂,箫头及背有之。”
〔5〕合灂若背手文:合灂,弓的表里漆痕。郑《注》曰:“弓表里灂合处,若人合手背,文相应。”程瑶田《创物记》曰:“合手掌,空缝有疏密,惟手背之缝间不容发,弓合处似之,言纹密也。”按,弓的表里由于胎质、纹理、漆层薄厚、使用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断纹。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就如同人之手背手心间的纹理一样,最为自然,这也是涂漆质量较高的标志之一。
〔6〕“角环灂”三句:蕡,麻籽,表面有斑纹。郑《注》曰:“枲实也。”麋,麋鹿,又称“四不像”,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鹿科动物。《列女传·辩通传·晋弓之妻》曰:“荆麋之筋……天下之妙选也。”斥蠖(huò),即尺蠖,是尺蠖蛾的幼虫,一种形体细长、屈伸而行的小青虫。郑《注》曰:“斥蠖,屈虫也。”按,漆痕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黄成《髹饰录·尚古》),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环灂”、“蕡灂”、“斥蠖灂”皆因其形似而得名。
【翻译】
最优良的九和之弓没有漆痕,其次筋、角中央有漆痕而深藏在内侧,两侧则没有;又其次筋、角的表面都有漆痕而较稀疏,又其次仅角之中当隈里处没有漆痕,其他地方都有。弓侧表里漆痕相合处就像人两手背相合一样纹理相应。角上的漆痕呈环状,牛筋上的漆痕像是麻籽纹,麋筋上的漆痕像是尺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