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

【原文】

19.往体多,来体寡〔1〕,谓之夹、臾之属〔2〕,利射侯与弋〔3〕。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4〕,利射革与质〔5〕。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6〕,利射深。

【注释】

〔1〕“往体多”二句:按,闻人军以为:“往体,可理解为弓弛弦时弓体外桡的体势,来体,可理解为弓张弦时弓体内向的弓高和曲势。”此外有异说:一说,贾《疏》曰:“若王弧之弓,往体寡,来体多,弛之乃有五寸,张之一尺五寸。夹、庾之弓,往体多,来体寡者,弛之一尺五寸,张之得五寸。唐弓、大弓,往来体若一者,弛之一尺,张之亦一尺。”则贾氏认为往体指弛弦之形,来体指张弦之形。林希逸《考工记解》赞同贾氏说而明确之曰:“往者弛也”,“来者张也”。孙诒让亦倾向于往来两体指弛张之形,曰:“往体,谓弓体外桡;来体,谓弓体内向。凡弓必兼往来两体,而后有张弛之用,但以往来之多少为强弱之差。”二说,钱玄等认为:“往体,指弓两端向外反桡的弯曲度。来体,弓体中间向内的弯曲度。”“往体,弓体两端向外翘。来体,弓体中段向内弯。”(钱玄、钱兴奇、王华宝、谢秉洪注译《周礼》,岳麓书社,2001年,第294、443页)三说,杨天宇认为:“往体,谓弓体外曲;来体,谓弓体内向。案弓体当两隈处略曲向外,而当弓把(即弣)处略曲向内,即所谓往来之体。”(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91页)译文姑从闻人军说。

〔2〕夹、臾:即夹、庾,即《司弓矢》所谓夹弓、庾弓,是“合五而成规”的两种较弱的弓。

〔3〕射侯与弋:即《司弓矢》所谓“射豻侯、鸟兽”:豻侯侯道五十步,为侯道之最近者,射鸟兽亦非远射,故皆以较弱之弓射之。弋,即弋射,用系有绳索的箭矢射飞鸟。

〔4〕王弓:即第16节所谓天子之弓,是“合九而成规”的弓,弓中之最强者。

〔5〕利射革与质:即《司弓矢》所谓“射甲革、椹质”。革,干盾。质,此指椹木箭靶。按,自“往体多”至“利射革与质”,闻人军认为有错简,而将其句序调整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寡,来体多,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其依据有: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少而劲……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往体少,来体多的弓,是容易披弦和引弓的弱弓,而非强弓,则夹臾之属应为“往体寡,来体多”的弓;据《夏官·司弓矢》曰:“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及其颁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犴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其六弓次第,正与校正后的《弓人》此节诸弓次序一致。闻氏并从句义上解释说,王弓之类,材质优良,弓体厚直,弓高小,来体寡,(往体多,)箭的初速较高,力劲利于射坚。夹弓、臾弓之类,来体多,(往体寡,)即弓高较大,曲率也较大,箭行的方向性较好,利于射侯与弋射鸟兽。(闻人军《<梦溪笔谈>“弓有六善”考》,《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闻人军《考工记译注》,第149—150页)闻氏说可从。惟译文句序姑从原文,而将闻氏调序后的语句译文放入“< >”中以示区别。

〔6〕唐弓:是“合七而成规”的弓,强弱程度适中。按,此类弓张弦时弓体外桡的与内向的相等,弓体也较为厚直,箭的初速较高,易于射深。

【翻译】

弓弛弦时弓体外桡的多,而弓张弦时弓体内向的少,称为夹弓、臾弓之类的弓,利于射豻侯和弋射飞鸟<称为王弓之类的弓,利于射革甲和椹板>。弓弓弛弦时弓体外桡的少,而弓张弦时弓体内向的多,称为王弓之类的弓,利于射革甲和椹板<称为夹弓、臾弓之类的弓,利于射豻侯和弋射飞鸟>。弓体外桡与内向相等的,称为唐弓之类的弓,利于射深。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