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长其畏而薄其敝,宛之无已,应。

【原文】

12.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1〕,长其畏而薄其敝〔2〕,宛之无已,应〔3〕。

【注释】

〔1〕方其峻而高其柎:方,方整。峻,即箫,弓两端固定弦的高隆有棱角之处。使弦绷得很紧。郑《注》曰:“谓箫也。”柎,此指在弓臂正中而向内高出于两侧贴附的骨片。戴震曰:“挺臂中有柎,柎向弦,宜高而薄之,以便握持。高下厚薄,互为横纵之辞也。”

〔2〕长其畏而薄其敝:长其畏,隈角要长。畏,弓隈。按,隈角往往担心其不够长,经文云“恒角而短,是谓逆桡,引之则纵,释之则不校”,故希望隈角要长。敝,通“蔽”,即角在弓把内侧与干相附的部分。郑司农曰:“读为‘蔽塞’之‘蔽’,谓弓人所握持者。”按,蔽亦角,贴附在弓把之外以蔽内。孙诒让曰:“敝与柎同处,但敝蔽柎之外,干既高,则表角不宜过厚,故欲薄。盖隈干耎而角长,柎干高而角薄,皆欲剂其强弱之平也。”弓把内侧除有干之外,还有帤、高的柎等,应当甚厚,故薄其敝角以调剂之。

〔3〕“宛之”二句:宛,弯曲,引申为引拉。郑《注》曰:“宛,谓引之也。引之不休止,常应弦,言不罢需(耎)也。”应,应弦,不疲软。

【翻译】

凡是制作弓,弓两端架弦的峻要方而弓中的柎要高突,弓的隈角要长而蔽角要薄,这样制成的弓,即使是多次拉引不停歇,弓势也都能与弓弦缓急相应而不会疲软无力。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