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挢干欲孰于火而无赢〔1〕,挢角欲孰于火而无燂〔2〕,引筋欲尽而无伤其力,煮胶欲孰而水火相得〔3〕,然则居旱亦不动,居湿亦不动。
【注释】
〔1〕挢干欲孰于火而无赢:挢,通“矫”,此谓用火矫煣木、角。赢,过度。郑《注》曰:“过孰也。”孰(熟),此谓掌握火候的标准。
〔2〕燂(xún):烤烂。郑《注》曰:“炙烂也。”
〔3〕煮胶欲孰而水火相得:此谓煮胶应以熟为度,掌握火候恰到好处。按,动物胶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所组成,基本上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煮胶时,随着胶汁浓度的增大,对网状结构的形成有利,使得胶汁黏度增大,可以据此判断煮胶火候是否适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曰:“候皮烂熟,以匕沥汁,看末后一珠,微有黏势,胶便熟矣。为过伤火,令胶焦。”当是对经文“煮胶欲孰而水火相得”的补充说明(闻人军《说火候》,香港《大公报》“中华文化”第廿九期,1985年9月26日)。
【翻译】
用火矫煣弓干要掌握好火候恰到好处而不要过熟,用火矫煣角要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而不要烤烂,拉筋要引尽筋力而又不要拉断纹理损伤它的弹力,加水煮胶要以熟为度而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这样制成的弓就能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变形,放在潮湿的地方也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