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土圭以致四时日月〔1〕,封国则以土地〔2〕。珍圭以征守〔3〕,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4〕,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5〕。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6〕,疏璧、琮以敛尸〔7〕。谷圭以和难,以聘女〔8〕。琬圭以治德,以结好〔9〕。琰圭以易行,以除慝〔10〕。
【注释】
〔1〕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土圭,玉名。长一尺五寸,可用来求地中,故称。郑《注》曰:“以致四时日月者,度其景至不至,以知其行得失也。冬夏以致日,春秋以致月。”(参见《地官·大司徒》注)
〔2〕封国以土地:土地,即度地。土,通“度”,测量。郑《注》曰:“土地,犹度地也。封建诸侯,以土圭度日景,观分寸长短,以制其域所封也。”
〔3〕珍圭以征守:据郑《注》,珍圭,玉名。是天子派遣使臣传达王命时授予使臣的瑞节(符信),大小、形制与琬琰接近。按,据《考工记·玉人》,琬、琰皆长九寸,琬圭顶端不作三角形而呈弧形,琰圭则两侧向里坳作弧形。杜子春曰:“以征守者,以征召守国诸侯。”
〔4〕牙璋:兵符之一种。长七寸,形似半圭,锐出部分边缘有齿,以玉制成,故称。是天子使臣传达王命时所持瑞节,作用如后世虎符。钱玄说:“属于璋的一种。旧说,璋之上削部分有不平如锯齿者,谓之牙璋。”(《三礼通论》页253)
〔5〕璧羡以起度:璧羡,一种椭圆形的璧,长一尺,宽八寸。羡,通“延”。详《考工记·玉人》。郑司农曰:“羡,长也。此璧径长尺,以起度量。”即谓其径长可用作一尺的标准。琬圭,玉名。长九寸,上端半圆形。天子使臣传达王命时所持之瑞节。琰圭:一种玉名。长九寸,上端锐如锋芒。天子使臣传达王命时所持之瑞节。琰圭有锋芒,故有征讨诛伐之象。
〔6〕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驵,郑《注》以为当读为“组”,声之误也。组为丝带,用以贯穿以下六玉以为敛尸所用,故贾《疏》以为六玉两头皆有孔,以便穿系丝带。渠眉,即玉饰的隆起沟纹。凹下部分为渠,渠两侧为眉。郑《注》曰:“渠眉,玉饰之沟瑑也。以组穿联六玉沟瑑之中,以敛尸。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即天、地、四方神),神之也。”按,穿丝带的孔盖凿于玉器两头的沟纹中。
〔7〕疏璧、琮以敛尸:疏,通也。据郑《注》,谓壁、琮上的沟纹上下打眼贯通,璧象天,琮象地,打眼象征通于天地。敛尸,据郑《注》,指大敛,其法:璋在头部,圭在左边,琥在右边,璜在足部,璧在背部,琮在腹部。
〔8〕“谷圭”二句:谷圭,玉名。长七寸,是上刻五谷图纹的圭。谷,善也。天子派遣使臣做好事,就授予谷圭作瑞节。难,郑《注》曰:“仇雠。”易祓曰:“若天子遣人和诸侯之难,及遣人聘女于诸侯,皆以谷圭行之。”即拿着谷圭以致辞。
〔9〕“琬圭”二句:治德,郑《注》曰:“诸侯有德,王命赐之。”结好,据郑《注》,诸侯派大夫来聘,王即使大夫执此圭回国向其君“命事”,即命以结友好之事。
〔10〕“琰圭”二句:易行,改变(坏的)品行。郑司农曰:“易行除慝,易恶行令为善者,以此圭责让喻告之也。”
【翻译】
土圭用来测度四季的日影、月影的长短,分封诸侯国就用来测量封域。珍圭用来征召诸侯、传达王命,抚恤凶年灾荒。牙璋用来发兵,用来调动军队、发兵防守。璧的羡径长可用来作度量的标准。用丝带贯穿圭、璋、璧、琮、琥、璜沟纹中镂出的孔眼,使璧、琮的沟纹贯通,这样用来敛尸。谷圭用来调和诸侯间的仇怨,用来给女方下聘礼,琬圭用来奖励有德的诸侯,用来缔结诸侯间的友好关系。琰圭用来责备行为不端的诸侯改变行为,除恶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