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

【原文】

5.辨九祭〔1〕:一曰命祭〔2〕,二曰衍祭〔3〕,三曰炮祭〔4〕,四曰周祭〔5〕,五曰振祭〔6〕,六曰擩祭〔7〕,七曰绝祭〔8〕,八曰缭祭〔9〕,九曰共祭〔10〕。

【注释】

〔1〕九祭:皆谓食前祭。

〔2〕命祭:即堕祭。接受祝的命令之后,佐食(即佐尸食者)负责为尸取下当祭的食物授给尸,再由尸祭之。据凌廷堪《释例》卷五《周官九祭解》曰:“谓堕祭也。堕祭,必祝命之,故曰命祭。”按,命祭是九祭中礼最重的一种。

〔3〕衍祭:祭祀名。有四说:一、郑玄以为衍当为延,延祭即主人延客(引导客人)进行食前祭祀,主人先祭,客人后祭。衍,通“延”,引导。孙诒让赞同郑玄说。二、郑司农以为即羡祭,道中以食物祭祀野鬼。三、李光坡释衍为酳(yìn,食后以酒漱口),谓为饮酒之祭祀。凌廷堪说,即祭酒,用酒行食前祭礼。凡接受献酒皆当祭,其法,左手执爵,右手舀取少许酒倒在豆间地下。四、夏炘谓以勺子舀取羹祭祀。姑从郑玄说。

〔4〕炮祭:即包祭、兼祭,谓豆间已有祭物,又以他物置入,兼而祭之。炮,通“包”,兼。郑《注》曰:“炮,字当为‘包’。……包犹兼也。”凌廷堪曰:“笾实为糗脩,豆实为菹醢,则用兼祭。豆笾同祭,故谓之兼祭。”

〔5〕周祭:即遍祭。谓将所有佳肴,依次一一祭之。郑《注》曰:“周,犹遍也。”

〔6〕振祭:据《注》《疏》,即将所当祭的食物先擩(rǔ,即醮一下)醢或盐,然后取出在手中振动几下,尝一尝,再放在豆间以示祭祀。

〔7〕擩祭:将笾中的肉脯取出一点,放在醢里蘸一下,然后放在盛脯的笾和盛醢的豆之间。郑《注》曰:“振祭、擩祭本同,不食者擩则祭之,将食者既擩必振乃祭也。”按,所谓食与不食,即尝与不尝。不尝则不振,擩毕即置于豆间,即所谓擩祭。

〔8〕绝祭:据郑司农说,谓掐断肺的末端以祭。绝,掐断。

〔9〕缭祭:亦谓将肺的末端掐断以祭,但此前要用手从肺的底部抚摸至肺的末端。缭,扭断。郑司农曰:“以手从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绝以祭也。”按,缭祭、绝祭的区别,在于是否循本。

〔10〕共祭:即供祭、授祭。祭者不亲自取所祭食品,而由他人将祭品递来。共,通“供”,供给。《注》曰:“共犹授也。王祭食,宰夫(孙诒让以为当作膳夫)即授祭。”

【翻译】

辨别九种食前祭礼:一是命祭,二是衍祭,三是包祭,四是周祭,五是振祭,六是擩祭,七是绝祭,八是缭祭,九是共祭。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