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1〕,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2〕。两之以九窍之变〔3〕,参之以九藏之动〔4〕。
【注释】
〔1〕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味,郑《注》曰:“病由气胜负而生,攻其赢,养其不足者。”又据《注》、《疏》,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的食品。五谷,郑《注》曰:“麻、黍、稷、麦、豆也。”五药,指草、木、虫、石、谷五种药材。
〔2〕五气、五声、五色:五气,五脏所出之气。郑《注》曰:“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曾钊曰:“盖因五气以审五脏:伤则病,绝则死。”五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宫商角徵羽等变化。郑《注》曰:“言语宫、商、角、徵、羽也。”按,正常人说话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如同有宫、商、角、徵、羽五声。若说话声音异常,则为患病的征兆,故可根据病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来判断其病情。按,五色,病人脸上的青、赤、黄、白、黑等五种颜色。郑《注》曰:“面貌青、赤、黄、白、黑也。”
〔3〕两之以九窍之变:两,贾《疏》曰:“谓九窍与所视为两。”此谓“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为第一步;观察“九窍之变”为第二步,故曰“两之”。下文“参之”则谓第三步。九窍,郑《注》曰:“阳窍七,阴窍二。”按,九窍包括:耳、目、鼻各二窍,口一窍(此为阳窍七),尿道一窍,肛门一窍(此为阴窍二)。九窍之变,郑《注》曰:“谓开闭非常。”
〔4〕九藏之动:藏,同“脏”。九藏,即九脏,据郑《注》,指肺、心、肝、脾、肾(此五者为“正脏”),再加上胃、膀胱、大肠、小肠,共九脏。藏之动,此指脉的动与不动。郑《注》曰:“谓脉至与不至。”贾《疏》曰:“谓九藏在内,其病难知,但诊脉至与不至,即知九藏之动,故云‘藏之动,谓脉至与不至’也。”
【翻译】
用五味、五谷、五药为患者治疗疾病。第一步要根据患者的五气、五声和五色,来判断所患疾病是必死还是可治好,第二步要观察患者九窍开闭的变化是否正常,第三步还要通过切脉诊断患者九脏活动的情况,以此来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