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祭祀,共萧、茅〔1〕,共野果蓏之荐〔2〕。
【注释】
〔1〕萧、茅:萧,即香蒿,祭祀时用以烧取香气。据《礼记·郊特牲》说,周人崇尚用气味祭祀,故烧“萧合黍稷”,使“臭(气味)阳达于墙屋。”茅,菁茅。据王应电说,此为白茅。香蒿、白茅皆祭祀用品。郑《注》曰:“以共祭之苴,亦以缩酒。苴以藉祭。缩酒,泲(jǐ,过滤)酒也。”则祭祀中茅的作用有二:一、用以缩酒,即祭祀时将一束菁茅立起置于神位前,浇酒茅上使顺茅渗入地中,如同神饮;二、作祭品的衬垫物,即把茅铺在神位前地上,再把祭品放在茅上以祭,即“藉祭”。
〔2〕果蓏(luǒ):果、瓜。树上结的称果,地上结的称瓜。王应电《周礼传》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
【翻译】
凡有祭祀,负责供给所需的香蒿和白茅,还负责供给野生的瓜果以备祭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