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以九仪辨诸侯之命〔1〕,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上公之礼〔2〕:执桓圭九寸〔3〕,缫藉九寸〔4〕,冕服九章〔5〕,建常九斿〔6〕,樊缨九就〔7〕,贰车九乘,介九人〔8〕,礼九牢〔9〕,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10〕,立当车轵〔11〕,摈者五人〔12〕,庙中将币,三享〔13〕;王礼,再祼而酢〔14〕,飨礼九献〔15〕,食礼九举〔16〕,出入五积〔17〕,三问、三劳〔18〕。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19〕,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20〕,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
【注释】
〔1〕仪:天子接待不同朝见者而制定的九等规格的接待礼仪。九仪是诸侯百官尊卑的具体表现。郑《注》曰:“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按,爵、命实一义,皆谓等级。
〔2〕上公:九命为伯者(参见《春官·典命》注)。
〔3〕桓圭:及下文信圭、躬圭、谷璧、蒲璧,皆参见《春官·大宗伯》注。
〔4〕缫借:画有五彩的圭垫或璧垫(参见《春官·典瑞》注)。
〔5〕冕服九章:冕服,大夫以上的礼帽、礼服。郑《注》曰:“冕服,着冕所服之衣也。九章者,自山龙以下。”(参见《春官·司服》注)
〔6〕建常九斿:常,即旌旗。斿,是缀于旗的正幅旁的飘带形饰物。
〔7〕樊缨九就:樊缨,络马的带饰。缨,马颈革。参见《春官·巾车》注。
〔8〕介九人:介,宾的副职:公为正宾,介则为副宾。孙诒让曰:“介九人者,上介,卿一人;次介,大夫一人,余七人皆士也。”
〔9〕礼九牢:郑《注》曰:“大礼饔饩也。三牲(指牛、羊、豕)备为一牢。”按,大礼,又称牢礼、馈饔饩之礼,简称饔礼,是王馈送宾的最重的礼,以牛、羊、豕三牲宴饮宾客之礼。(参见《天官·宰夫》注及《天官·外饔》注)。
〔10〕朝位:指主人迎宾时,宾所立之位,其位在大门(皋门)外。
〔11〕立当车轵:车轵,车轴顶端。按,上公乘车来至大门外下车,车停在大门外偏西处,车辕朝北,公则立于车东(右)当轴端处。
〔12〕摈者五人:摈者,即傧相,主人派出迎宾相礼的接待官员。摈,通“傧”。宾有介,主有摈,皆为辅礼、相礼而设。据孙诒让说,五人之中,由大宗伯任王的上摈(首席接待),地位与公的上介相当;其余四人分别担任承摈、绍摈、末摈,依次与公的次介、末介(级别最低的介)相当。
〔13〕“庙中将币”二句:庙,郑《注》谓周文王之庙,王在此接受诸侯的聘问。将币,姜兆锡、方苞、金鹗、孙诒让等以为,谓向天子呈送瑞玉。将,送。币,即《大宗伯》中六种瑞玉。即指公所执之桓圭(以下侯、伯、子、男,则分别指其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三享,行三次享礼。宾在向王授玉后,还要分三次向王进献方物。
〔14〕“王礼”二句:王礼,郑《注》曰:“王礼,王以郁鬯礼宾也。”孙诒让曰:“凡宾主行礼毕,主人用醴(甜酒)待宾,谓之礼。此用郁鬯,与用醴同,故亦称礼也。”再祼,两次酌郁鬯香酒敬宾。礼,谓向宾客行祼礼,即向宾客进献郁鬯。再祼,即两次向宾进献郁鬯。但因君无酌臣之礼,故两次祼礼都由大宗伯代行:先酌郁鬯代王献公,再酌而代王后献公。公接受祼礼后又要酌郁鬯回敬王,即所谓酢也。
〔15〕飨礼九献:飨礼,郑《注》曰:“设盛礼以饮宾也。”按,飨礼久佚,今不详。九献,即先后九次向宾献酒,亦由大宗伯代王与王后献公。孙诒让曰:“凡九献者,再祼后有七献;七献者,一祼后有六献;五献者,一祼后有四献。”
〔16〕食礼九举:食礼,一种宴请之礼,亦称食,规格低于飨礼而隆于燕礼。有饭有殽,虽设酒而不饮,以吃饭为主。九举,在客人吃饭时九次为之夹肉。举,谓举起牲体授予客人。郑《注》曰:“举牲体九饭也。”按,据祭礼(如《仪礼·少牢馈食礼》),盖有赞者助宾用饭,赞者先后九次举起牲肉以劝宾用饭,每次举一种,进献给宾,宾便尝一尝,然后用手抓一口饭吃。九举则九饭。黄以周《礼书通故·食礼通故二》云:“古代饭以手。凡食礼饭数,一手谓之一饭,手三取饭谓之三饭,一饭三咽。”故手九取饭谓之九饭。
〔17〕出入五积:出入,郑《注》曰:“谓从来讫去也。”积,积储。此谓供给宾道路所需的粮草牲牢。
〔18〕三问、三劳:上公入境以后,天子派人到宾客的馆舍问候三次、慰劳三次。第一次在入境时,第二次在远郊,第三次在近郊。郑《注》曰:“问,问不恙也。劳,谓苦倦之也。皆有礼(即皆赠送有礼物),以币致之。”
〔19〕前疾:据惠士奇、段玉裁等校,“疾”当作“侯”。郑司农读之为“前胡”,“胡”通“侯”。前侯,指车辀(单臂的车辕)与车身相接弯曲处。因在軓前,故称。立当前疾(侯),亦在车下、车的右边。
〔20〕车衡:车辀前端的横木。
【翻译】
用九种礼仪区别来朝诸侯、诸臣的爵命等级的高低贵贱,以统一各诸侯国的礼仪规格,而用以接待来朝的诸侯国的宾客。上公的礼仪是:手执九寸长的桓圭,配有九寸长的彩绘圭垫,冕服上绘刺九种花纹图案,车上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九斿,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毛织品罽绕饰九圈,随从的副车有九乘,设立九名介,款待公的大礼用九牢,公的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九十步的地方,公站立在当车的右轴端旁,王派出迎接导引公有五名摈者,在始祖庙中行聘礼将桓圭呈送给王,而后三次向王进献方物;王向公行祼礼,两次向公进献郁鬯香酒而后公酌酒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的路上,要安排五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在公入境后,向公行三次问礼、三次劳礼。诸侯的礼仪是:手执七寸长的信圭,配有七寸长的彩绘圭垫,冕服上绘刺七种花纹图案,车上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七斿,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毛织品罽绕饰七圈,随从的副车有七乘,设七名介,款待诸侯的大礼用七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七十步的地方,站立在当车前侯处的右边,王派出迎接导引诸侯的有设四名摈者,在始祖庙中行聘礼把信圭呈送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侯行祼礼,向诸侯进献一次郁鬯香酒,而后诸侯酌酒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的路上,要安排四次供给粮草牲牢,诸侯入境后,王还要向诸侯行两次问礼,两次劳礼。诸伯的礼仪是:手执躬圭,其他礼仪都同诸侯一样。诸子的礼仪是:手执直径五寸的谷璧,配有直径五寸的彩绘璧垫,冕服上绘刺五种花纹图案,车上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五斿,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毛织品罽绕饰五圈,随从的副车有五乘,设五名介,款待诸子的大礼用五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五十步的地方,站立在当车衡处的右边,王派出迎接导引诸子的有三名摈者,在始祖庙中行聘礼将谷璧呈送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子行祼礼,向诸子进献一次郁鬯香酒而诸子不须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的路上,要安排三次供给粮草牲牢,诸子入境后,王还要向诸子行一次问礼,一次劳礼。诸男的礼仪是:手执直径五寸的蒲璧,其他礼仪都同诸子之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