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1〕。圭璧五寸〔2〕,以祀日、月、星、辰〔3〕。璧、琮九寸〔4〕,诸侯以享天子〔5〕。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6〕。
【注释】
〔1〕“璧羡度尺”三句:璧羡,指璧的外径。璧,平圆形中央有圆孔的玉器,是贵族朝聘、祭祀、丧葬用的礼器,亦为装饰品。羡,长。郑司农曰:“羡,径也。”璧的直径长一尺,可用作一尺的标准。好,璧中央的圆孔。度,标准。
〔2〕圭璧: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如从璧上伸出一圭,古代诸侯祭祀、朝会时用作符信(参见《春官·典瑞》第3节注)。一说,夏鼐以为当指圭、璧两物(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3〕星、辰:参见《春官·大宗伯》第2节注。
〔4〕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琮,中为圆筒、外周四方的玉器。参见《春官·大宗伯》第12节注。九寸,是指璧的直径和琮外方之边长。诸侯,据孙诒让说,此处指上公。按,早期玉琮多刻有纹饰,殷商以后,多不刻纹饰。关于玉琮的涵义,异说纷纭:张光直以为琮兼具天(圆)地(方)特征,“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张光直《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254页);林巳奈夫以为琮是玉做的“主”,是宗庙中祭祀时请神明祖先的灵降临凭依之物;邓淑蘋以为琮在典礼中套于圆形木柱的上端,用作神祇或祖先的象征;邓氏后又提出圆璧应平放在直立的方琮之上端,璧象征天圆,琮象征地方(邓淑蘋《由“绝地天通”到“沟通天地”》,《故宫文物》第六卷第七期,1988年10月)。
〔5〕诸侯以享天子:享,进献,供献。
〔6〕“谷圭”二句:谷圭,一种刻饰有谷状纹饰的圭,长七寸,用于讲和或聘女所执(参见《春官·典瑞》第4节注)。谷,善。聘女,参见《地官·媒氏》第2节注。
【翻译】
璧的直径长为一尺,中央的圆孔直径三寸,用作一尺的长度标准。璧上伸出一圭的圭璧直径五寸,用以祭祀日、月、星、辰。璧的直径九寸,琮的边长九寸,是诸侯朝见时用以供献天子的。谷圭长七寸,天子用以向将迎娶的女方行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