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玉人之事〔1〕: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2〕;命圭九寸,谓之桓圭〔3〕,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4〕,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5〕,伯守之〔6〕。
【注释】
〔1〕玉人:以玉制作圭璧等礼器的工匠。
〔2〕“镇圭尺有二寸”两句: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天子所执守。圭,玉器名,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呈等腰三角形。参见《春官·大宗伯》第10节注。守,执守,执掌。
〔3〕“命圭九寸”二句:命圭,天子在册命礼仪中授给诸侯、大臣的玉圭。象征被册命者的身份地位,也是被册命者的符信(孙庆伟《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孙诒让曰:“谓诸侯初封及嗣位来朝时,王命以爵,即赐以圭。”按,命圭按等级不同分为桓圭、信圭、躬圭等种类。桓圭,公的瑞玉。
〔4〕信圭:侯的瑞玉。
〔5〕躬圭:伯的瑞玉。
〔6〕伯守之:按,伯之下未言子、男,文不具也。郑《注》曰:“子守谷璧,男守蒲璧,不言之者,阙耳。”
【翻译】
玉人雕琢玉器的事:镇圭长一尺二寸,由天子执守;命圭长九寸,叫做桓圭,由公执守;命圭长七寸,叫做信圭,由侯执守;命圭长七寸,叫做躬圭,由伯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