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奠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春被弦,则一年之事。

【原文】

7.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1〕,夏治筋,秋合三材〔2〕,寒奠体,冰析灂〔3〕。冬析干则易〔4〕,春液角则合〔5〕,夏治筋则不烦〔6〕,秋合三材则合〔7〕,寒奠体则张不流〔8〕,冰析灂则审环〔9〕,春被弦,则一年之事〔10〕。

【注释】

〔1〕春液角:液,浸渍。郝敬曰:“谓以此水渍角,必于春。”

〔2〕三材:郑《注》曰:“胶、丝、漆。”

〔3〕“寒奠体”二句:奠体,固定弓干的往体与来体。往体,谓弓体向外弯;来体,谓弓体向里弯。奠,固定。郑《注》曰:“奠,读为‘定’。至冬胶坚,内之檠中,定往来体。”檠(qínɡ),竹制的辅正弓干的器具。体,弓体的外桡内向。此谓寒冬纳弓体于正弓的弓檠(弓匣)之内,以纠正、固定弓体的外桡与内向等各部分弯曲的弧度。冰析灂,据孙诒让说,此谓严冬极寒时张弛弓体,分析弓漆,看其是否粘合牢固。冰,谓隆冬大寒时。灂,谓漆纹(参见《辀人》第8节注)。析灂,即分析漆灂(纹)看其是否剥落。

〔4〕易:江永曰:“言其易治。”

〔5〕合:通“洽”。浸润,和柔。郑《注》曰:“读为‘洽’。”段玉裁《汉读考》曰:“洽者,和柔之意。”

〔6〕烦:郑《注》曰:“乱。”

〔7〕合:郑《注》曰:“坚密也。”

〔8〕张不流:张,《说文》曰:“施弓弦也。”流,弓体走样变移。郑《注》曰:“犹移也。”

〔9〕审环:审,审定,审视。郑《注》曰:“犹定。”环,谓环形漆纹。按,弓体外缠以丝绳,而后施以漆,则自然显出环形的漆纹。

〔10〕“春被弦”二句:被弦,安装弦。一年之事,郑《注》曰:“期岁乃可用。”按,制作弓,自前一年的冬季析干,到第二年春季浸渍角,夏季治筋,秋合三材,冬季奠体、析灂、再到下一年春被弦,是整整经过一年,然后可用。为保证弓的质量,经文此节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工序要求,各种工序要选定合适的季节。《古列女传·辩通传·晋弓工妻》曰:“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据现代学者1942年对成都长兴弓铺的调查,从材料制备到做出成品,一张弓的制作周期是三年,头尾共四年。可谓对古代制弓经验的传承。(谭且冏《成都弓箭制作调查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3本,1951年,台北版)。

【翻译】

凡是制作弓,宜于在冬季剖析干材而春季用水煮治角,夏季治理筋,到了秋季再用胶、漆、丝三种材料将干、角、筋组合起来。冬寒季节借助檠固定弓体,隆冬结冰时将弓反覆张弛以检验漆纹是否剥落。冬季剖析干材就光滑密致而比较容易治理好,春季煮治牛角就较易使角浸润和柔,夏季治理筋就不会纠结紊乱,秋季再用胶、漆、丝组合干、角、筋三种材料就坚固而严密,冬寒季节借助檠固定弓体张弦时就不变形走样;隆冬结冰时节检验漆纹就较易确定漆纹是否形成环形,到来年春季再安上弦,就是整整一年的事情了,这也才算把弓制成。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