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 [缺字] 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

【原文】

2.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1〕,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2〕,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3〕,制其畿疆而沟封之〔4〕,设其社稷之 [缺字] 而树之田主〔5〕,各以其野之所宜木〔6〕,遂以名其社与其野〔7〕。

【注释】

〔1〕九州之地域广轮:郑《注》曰:“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也。”(参见《夏官·职方氏》)广,指东西的宽度。轮,指南北的长度。贾《疏》引马融曰:“东西为广,南北为轮。”

〔2〕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坟,水边高起的涯地。衍,低下平坦的土地。坟,水边,水涯。原隰(xí),高地之广而平者谓之原,低湿的土地谓之隰。名物,指上文十种土地的名称及所生之物。郑《注》曰:“积石曰山,竹木曰林,注渎曰川,水钟曰泽,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水崖曰坟,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

〔3〕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邦国,指诸侯国。都鄙,即王畿内的采邑。

〔4〕制其畿疆而沟封之:畿疆,王国的边界和诸侯国的边界。王直辖领土方千里,谓之王畿,简称畿。封,修筑低矮土墙以为边墙。郑《注》曰:“起土界也。”

〔5〕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社稷,社神和田神(谷神)。田主,社稷之主。主,指神所凭依之树。古人认为,神喜欢凭依茂密的树木,故有社稷处一定种大树。据郑《注》,社神名后土,稷神名田正。壝(wěi),本指社稷坛周围土筑的矮墙;此为坛及矮墙的总称。即郑《注》所谓“堳埒(méi liè)”。贾《疏》曰:“以壝在坛之四面为之,明中有坛可知。”田主,即后土、田正二神所依之树。《朱子语类》卷二十五《哀公问宰我章》曰:“看古人意思,只是以树为社主,使神依焉,如今人说神树之类。”惠士奇曰:“盖木之茂者神所凭,故古之社稷恒依树木。”

〔6〕野:土地。

〔7〕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指社、野的名称,由田主所树之木的名称而定。郑《注》曰:“若以松为社,则名松社之野。”按,《庄子·人间世》说齐国有栎社,亦以木名社之例。

【翻译】

根据天下土地的地图,可以周遍地知晓九州地域位置、面积数目;可以辨别各地的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的名称,以及这些地方所出产的物品;根据天下土地的地图,还可以清楚辨别天下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数,进而划定各国的畿疆而挖沟筑墙以为界;根据天下土地的地图,设立各国社稷的壝坛,而以树作为田主,各自种上当地田野土质适宜生长的树木作为田主,于是就用某种树木的名称,称呼相应的社和田野的名称。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