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凡凶事服弁、服〔1〕。凡吊事弁绖、服〔2〕。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3〕;王为三公六卿锡衰〔4〕,为诸侯缌衰〔5〕,为大夫、士疑衰〔6〕,其首服皆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7〕。
【注释】
〔1〕凡凶事服弁、服:凶事,此指丧事。服弁,即丧冠。服,谓丧服。郑《注》曰:“服弁,丧冠也。其服,斩衰、齐衰。”按,丧服分五等,最重的是斩衰,其次是齐衰,以下还有大功、小功、缌麻。详《仪礼·丧服》。
〔2〕凡吊事弁绖、服:吊事,谓王吊诸侯、诸臣。弁绖,吊唁时所戴的帽子。在爵弁上绕一圈麻绳。郑《注》曰:“如爵弁而素,加环绖。”按,爵弁,是赤而微黑的布制成,其形略似冕而无旒。但吊丧的爵弁是白色,故云“爵弁而素”。环绖,即首绖,是麻做的孝带,加在爵弁上如环,故名。服,谓吊服,郑《注》曰:“其服锡衰、缌衰、疑衰。”
〔3〕“凡丧”三句:《礼记·昏义》云:“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齐衰,服母之义也。”天王,王死告丧于诸侯称天王。
〔4〕锡衰:天子参加三公六卿丧仪所穿的、以细麻布制成的一种丧服。按,用十五升的布(一升八十缕)为原料,成布前先将十五升布的线缕抽去一半(七升半)加灰捶洗使洁白光滑;成布后将布再如此加工一次后,制作锡衰。锡,通“緆”,光滑的麻布。经典习见“锡”假为“緆”。《仪礼·丧服》:“传曰:锡者何也?麻之有锡者也。锡者十五升抽其半。无事其缕,有事其布,曰锡。”郑《注》曰:“谓之锡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即谓锡衰是用麻布做成,布的粗细是“十五升去其半”。
〔5〕缌衰:天子参加诸侯丧仪所穿的一种丧服。郑《注》引郑司农曰:“缌亦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可见缌衰与锡衰的区别在于,先将麻缕加灰捶洗再织布,而织成的布则不再捶洗。
〔6〕疑衰:天子参加大夫、士丧仪所穿的一种丧服。郑众说用十四升布做成。郑《注》曰:“疑之言拟也,拟于吉。”据贾《疏》,吉服用布十五升,疑衰则十四升,只比吉服少一升,故云“拟于吉”。孙诒让则曰:“窃谓疑衰,衰裳皆当以十五升布,布缕皆有事,与吉布同,其异于吉服者,以为衰制耳。”即谓疑衰布料和平常衣服布料相同,只是剪成孝服。按,姑从孙说。
〔7〕大札、大荒、大灾素服:素服,本色或白色衣服。国有大灾荒,天子、卿大夫所穿,头戴缟冠,身穿白布衣,素裳,素屦,全身皆白。郑《注》曰:“大札,疫病也。大荒,饥馑也。大灾,水火为害。”
【翻译】
凡是丧事就头戴丧冠、身穿丧服。凡是吊唁群臣的事就戴爵弁加环绖,身穿吊服。凡是服丧,诸侯群臣都要为天王服斩衰丧,为王后服齐衰丧;王为三公、六卿服丧就身穿锡衰,为诸侯服丧就身穿缌衰,为大夫、士就身穿疑衰,不管哪种丧服,头上戴的都是爵弁加环绖。遇到发生大瘟疫、大饥荒、重大灾害,君臣就都穿戴白色的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