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凡颁良马而养乘之〔1〕:乘马一师〔2〕,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3〕,丽马一圉〔4〕,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5〕。
【注释】
〔1〕颁良马而养乘之:据郑《注》,良马即善马,即驾王五路的五种马(参见上节)。又此处“养乘”连文,乃偏正关系,实即喂养之义。
〔2〕乘马一师:郑司农曰:“四匹为乘。”案此乘,及下文皂、系、厩、校,皆马的数量单位名,详下文。师,即圉师。案师及下文圉、趣马、驭夫、仆夫,皆养马官之名。孙诒让曰:“圉师帅圉,趣马帅圉师,驭夫帅趣马,仆夫帅驭夫,皆转相帅领。”
〔3〕“六厩”至“之数”:案六厩,六种马每种各一厩,其中良马五厩,驽马一厩,是为一校。但因校有左右,故每种马实为二厩,其中良马每厩216匹,二厩则为432匹,五种十厩合计2160匹;驽马二厩,每厩的匹数是良马的三倍(即所谓“三良马之数”),即每厩有驽马648匹,二厩合计1296匹。良马与驽马总计3456匹。故郑《注》曰:“五良一驽,凡三千四百五十六匹,然后王马大备。”
〔4〕丽:郑《注》曰:“耦也。”即二匹马。
〔5〕“八丽”三句:郑《注》曰:“驽马自圉至驭夫,凡马千二十四匹,与三良马之数不相应,‘八’皆宜为‘六’,字之误也。师十二匹,趣马七十二匹,则驭夫四百三十二匹矣,然后而三之。”案郑说诚是,然以经文传习既久,不敢辄改,故仍沿其旧。
【翻译】
凡把良马分配给养马官喂养:每乘四匹马设一名圉师,设四名圉;每三乘十二匹马为一皂,每皂设一趣马;每三皂三十六匹马为一系,每系设一驭夫;每六系二百一十六匹马为一厩,每厩设一仆夫;六厩为一校,有左右二校。每厩驽马数是每厩良马数的三倍,每丽两匹驽马设一圉,八丽十六匹驽马设一圉师,八圉师一百二十八匹驽马设一趣马,八趣马一千零二十四匹驽马设一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