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凡驭路〔1〕,行以《肆夏》,趋以《采荠》〔2〕。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3〕。
【注释】
〔1〕路:据郑《注》,泛指王的五路。
〔2〕“行以《肆夏》”二句:郑《注》曰:“《肆夏》、《采荠),乐章也。行,谓大寝(即路寝)至路门。趋,谓路门至应门。”
〔3〕鸾和:两种金属铃铛。郑《注》曰:“鸾在衡,和在轼,皆以金(铜)为铃。”
【翻译】
凡驾驭王的五路,从路寝到路门缓行时以《肆夏》为节奏,从路门到应门疾行时以《采荠》为节奏。凡驾五路的仪法,以鸾和二铃的鸣声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