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1〕。设梐枑再重〔2〕。设车宫、辕门〔3〕。为坛壝宫、棘门〔4〕。为帷宫,设旌门。无宫则共人门〔5〕。
【注释】
〔1〕会、同:皆谓在外与诸侯相会。
〔2〕梐(bì)枑(hù):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栅栏,又叫行马、名闲。
〔3〕车宫、辕门:住处四周以兵车连接的围墙形屏障,称为车宫,王宿营险阻处时使用;在车宫进出口处竖立车辕相对上仰的兵车作为宫门,称为辕门。
〔4〕壝(wěi)宫、棘门:四周筑起矮土墙以象宫,作为屏障,称为壝宫。棘,通“戟”。戟门,入口处竖立两戟呈门形。郑司农曰:“以戟为门。”
〔5〕无宫则共人门:据郑《注),指王行途中、遇见诸侯,或暂驻游观,来不及做车宫、帷宫,就在四周站满卫士作为屏卫,而在当门处站立身躯高大者以象门,称为人门。
【翻译】
掌舍负责王外出与诸侯会同时所住的宫舍。设置两重临时栅栏作为防禁拦截闲人。王若在险阻处停宿,就用兵车连接围圈形成营地,进出口处用两车车辕相对仰起构成宫门。王若在平地停宿,就筑土为坛,四周堆土修筑矮墙作为屏障,进出口处树立双戟为门。王若白天在中途休息,就在四周用帷帐围成墙,进出入口处竖起两面旌旗作门。王若在行进途中临时停留观赏,不设宫为屏障,就选择王四周站满卫士作为屏卫,并在当门处站立身躯高大者象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