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

【原文】

1.磬氏为磬〔1〕,倨句一矩有半〔2〕。其博为一〔3〕,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已上则摩其旁〔4〕,已下则摩其耑〔5〕。

【注释】

〔1〕磬氏为磬:磬氏,以制磬为业的工匠,琢磨的五个工种之一。磬,石质打击乐器,形状似矩。也有以玉、金属制作的。磬悬挂时,股部上翘,鼓部下垂(详下)。演奏时敲击鼓部。按,原始石磬系打制而成,我国至迟在龙山文化晚期(距今四千余年)已有原始石磬。商代的特磬往往经过琢磨,做工精美,并出现编磬。磬面光洁度对发声的灵敏度与鲜明性等有直接影响。湖北省复制曾侯乙墓编磬的专家认为,磬的琢磨工序不仅是美观的需要,而且可以改善音响效果(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战国曾侯乙编磬的复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物》1984年第5期)。

〔2〕倨句一矩有半:倨句,角度,此谓股与鼓之间的顶角。一矩即一个直角是90度,一矩有半即135度。按,磬以绳悬挂,在上者为股,是悬挂的倾斜部分,较阔而短,在下者为鼓,是用于敲击的垂直部分,较狭而长。股与鼓相交成135度的钝角,即倨句之度。考古发现与出土的东周编磬中,已发现许多磬的倨句在135度左右,且以齐文化区的较多。如1982—1983年间,山东临淄齐都镇韶院农民所上交的篆铭“乐堂”二字的黑石质磬,其倨句为135度。该磬出土于齐故城郭遗址中,可能是东周齐国乐府所用的乐器(张龙海《临淄韶院村出土铭文石磬》,《管子学刊》1988年第3期)。

〔3〕其博为一:假设股宽是一。博,宽度,此谓股宽。此以股宽作为一个基准数,以便说明股、鼓的长宽比例。

〔4〕已上则摩其旁:已上,谓声音太清,即频率太高。已,太。郑《注》曰:“大(太)上,声清也。薄而广则浊。”摩其旁,将股与鼓的两边磨薄,相对就显得宽了。旁,谓磬的两面。按,磬制成后需要调音,才能符合设计的要求。磬的发音机制是弹性板的横振动。发生频率随着磬形厚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若频率偏高,则打磨两旁,使磬变薄,以降低频率。

〔5〕已下则摩其耑(duān):已下,此谓磬声浊粗,即频率太低。摩其耑,将股的上端与鼓的下端磨短。磨短后声音就可变清。郑《注》曰:“大下,声浊也。短而厚则清。”耑,同“端”,指磬上下两端,即股之上、鼓之下。按,据磬的发声原理,若磬声频率过低,通过打磨端部,可减少振动面积,导致频率升高。考古发现的实物中,磬的股博、鼓博或弧边上亦有打磨的痕迹。可见磨旁与磨端的结合,确实可以调整磬的声高与发音效果。

【翻译】

磬氏制作磬,磬的股、鼓弯曲的夹角度数为一矩半即一百三十五度。假设股的宽度作为基准数一,则股的长度为二,鼓的长度为三。将股的宽度三等分,去掉一等分,以剩下的二等分作为鼓的宽度;将鼓的宽度三等分,用其中一等分作为磬的厚度。磬制成后,如果发出的声音太清细,频率太高,就琢磨它的两旁使变得较薄以调音,如果发出的声音太浊粗,频率太低,就琢磨它的两端使变得较短以调音。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