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守邦国者用玉节〔1〕,守都鄙者用角节〔2〕。凡邦国之使节〔3〕,山国用虎节〔4〕,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5〕。门关用符节〔6〕,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7〕,皆有期以反节。
【注释】
〔1〕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邦国者,谓诸侯。据郑《注》,此指奉诸侯之命出使于其国内而不出国,亦当有节即玉节以辅命。
〔2〕守都鄙者用角节:守都鄙者,指采邑之主。采邑主派遣使者于其采邑内,则用犀牛角做的角节。
〔3〕使节:郑《注》曰:“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4〕虎节:及下文人节、龙节,据郑《注》,皆用铜制成,呈虎、人、龙形,故名。
〔5〕以英荡辅之:英荡,一种刻有文书的竹箭,作为节的辅助证件。《后汉书·百官志》刘注引干宝注云:“英,刻书也。荡,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节之信。”惠士奇曰:“干说是。英荡者,传也。凡达节皆有传,传所以辅节。节以金,传以竹。康成谓传若汉之移过所文书。”
〔6〕符节:竹制的节。庶人出入门关时所持的凭证,上写有姓名等。
〔7〕道路用旌节:据郑《注》,道路指乡遂。旌节,出使、迁徙所持之节,以为凭信。用竹制成,缀有旄牛尾及羽毛为装饰。
【翻译】
镇守邦国的诸侯派遣使者在本国内出使时使用玉节,镇守都鄙的采邑主在采邑内派遣使者出使时使用角节。凡是诸侯国的使者出使时沿途所用的节,山区之国使用虎节,平地之国使用人节,泽地之国使用龙节,均是铜制的,并以英荡作为辅助性的证明。出入国都城门和边境上的关门要使用符节,运输货物要使用玺节,通行道路要使用旌节,上述各种节都规定了使用的有效日期,以便到期归还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