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1〕,及蒩馆〔2〕。凡祭事,守瘗〔3〕。凡丧事,掌巫降之礼。
【注释】
〔1〕匰(dān)主及道布:匰,宗庙安放神主的竹制器具。《说文》曰:“宗庙盛木主器也。”《广雅·释器》云:“笥乜。”孙诒让引黄以周曰:“于祭时设之,平时在石函,无匰。”按,木主即死者的木制牌位,亦名神主。据孙诒让说,宗庙木主盛在石匣(即所谓石室)中,当祭祀时从石匣中取出,而盛于匰中,以授大祝,祭毕还当藏之于石匰中。道布,祭神时所设之巾,以供神自洁。孙诒让曰:“生人有巾以自洁清,故祭时亦得为神共之。”
〔2〕蒩(zū)馆:蒩,草垫,祭祀时用以盛放黍稷等祭品。参见《地官·乡师》注。馆,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筐。郑《注》曰:“所以承藉,谓若今筐也。”
〔3〕守瘗(yì):祭祀地神时,将牲币埋在地下,设人负责守护。瘗,掩埋,埋葬。此谓埋牲币以祭地。
【翻译】
举行祭祀时,就供给盛放木主的匰以及神所用的布巾,以及盛放草垫用的筐。凡是用埋沉方法祭地神的祭祀,负责守护瘗埋在地下的牲币。凡是丧事,掌管巫下神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