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1〕。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2〕。既祭,则藏其隋〔3〕,与其服。
【注释】
〔1〕各以其服授尸:郑《注》曰:“尸当服卒者之上服,以象生时。”按,上服,谓生前服之最尊者。
〔2〕“其庙”二句:庙,作动词用,谓祭祀此庙。祧,作动词用,谓祭祀此祧。郑《注》曰:“庙,祭此庙也。祧,祭迁主。有司,宗伯也。”据郑司农说,涂墙使白谓之垩,涂地使黑谓之黝。黝,段玉裁、孙诒让认为当作“幽”,而幽通“黝”,黑也。按,“幽”“黝”通假者传世文献习见。《礼记·玉藻》:“一命缊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郑《注》:“幽读为黝。”《诗·曹风·侯人》《毛传》、《小雅·采芑》《正义》引幽作黝。(高亨等《古文通假会典》,页708)出土文献亦有用例。如九店楚简《丛辰》:“(长)者吉,(幼)者不吉。”上博楚简(九)《颜渊问于孔子》:“老老而(慈)(幼)。”(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页124)黝垩,与上文“修除”互文。
〔3〕隋:尸行食前祭礼时,从俎豆上取下置于席前的黍稷等当祭的食物。郑《注》曰:“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按,隋,字亦作“堕”。堕,下也,将当祭之物从高处取下。《仪礼·士虞礼》郑《注》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
【翻译】
如果将要祭祀先王、先公,就把各庙所藏他们遗留的衣服授予各庙的尸。如果将要举行祭祀宗庙的神主,就由宗伯负责事先打扫除草,祭祀庙祧的神主,就由守祧负责事先把墙涂白、把地涂黑、打扫除草。祭祀结束,就将尸用以行食前祭礼剩下的食品收藏起来埋在西阶东面的地下,并把尸穿的衣服重新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