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师甸〔1〕,致禽于虞中〔2〕,乃属禽〔3〕。及郊,馌兽〔4〕,舍奠于祖祢〔5〕,乃敛禽〔6〕。禂牲、禂马〔7〕,皆掌其祝号。
【注释】
〔1〕师甸:师,众也。郑《注》曰:“师田,谓起大众以田也。”
〔2〕虞中:树有虞旗的田猎处的中央(参见《天官·兽人》注)。
〔3〕属禽:郑《注》曰:“别其种类。”
〔4〕馌兽:馌,馈赠,进献。郑《注》曰:“馌,馈也。以所获兽馈于郊,荐于四方群兆。”(参见《小宗伯》注)
〔5〕舍奠于祖祢:据《注》《疏》,是以所获禽牲荐庙,并报告田猎返回。
〔6〕敛禽:谓收取百分之三十所获禽兽送交腊人,作为原料制作祭祀用的脯腊。郑《注》曰:“谓取三十入腊人也。”按,其余的猎获物,贾《疏》曰:“入宾客庖厨。”
〔7〕禂牲、禂马:禂(dǎo),祭名。为牲畜无疾病、肥壮而祭祷。郑《注》曰:“杜子春云:‘禂,祷也。为马祷无疾,为田祷多获禽。’……玄谓禂,读如伏诛之‘诛’,今‘侏大’字也。为牲祭,求肥充;为马祭,求肥健。”按,《集韵·虞韵》曰:“侏,大也。”此为肥大义。一说,禂,同“祷”。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旬甸》:“禂字盖即祷之古文。”孙怡让引曾钊曰:“禂即祷别体。”姑从郑说。
【翻译】
举行大田猎,当把所获猎物集中到树有虞旗的田猎处的中央时,便给猎物分门归类。返回时来到国郊,就用所猎获的禽兽馈祭国郊四方的群神,回到都城又用所猎获的兽在祖庙、祢庙行释奠礼,挑选三十头禽牲缴纳给腊人以备作为原料制作脯腊。用禂祭祭所猎获的禽牲祈祷多获禽兽,用禂祭祭马祈祷马不生病,都要掌管祝告辞和各种名号。